《少有人走的路4》: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在自我意识的第一阶段,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随心所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居然可以与上帝搏斗,还差一点占上风。

但经过一系列打击和挫折之后,到了青春期,人们结束了自我意识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也就看到了自己的边界。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与别人不同,渴望自己做主。

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人们贴近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思考,深情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状态有可能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

荣格说:“自我界定,就是与他人区分开来,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有心理学家认为,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精神成长的终极目标,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到达这个目标,他们活在世上,在情感上依赖父母或伴侣,在思想上不能独立思考,在行为上随波逐流。

但这个阶段的人也不可避免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内心会倍感焦虑、孤独、寂寞和痛苦。自我意识越强的人,与外界的冲突越强烈,焦虑和痛苦的程度也就越深。但是,无论多么孤独和痛苦,我们都必须走向独立。独立是我们的责任。独立,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分子,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独立,意味着我们不一定听从别人的话,完全可以自己主宰人生。

15岁时,我没有听从父亲的话,放弃了他们为我选择的学校,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后来在选择婚姻时,即使家人反对,我也坚持自己的主张。我与莉莉相爱定下婚约后,父母因为莉莉是中国人而勃然大怒。在家庭中,我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内心多少感到有些愤怒和黯然。

距离婚礼还有一个月时,我与莉莉去看望年近90岁的祖母,她对我们的婚姻发表了意见:“我不能说我赞成你们的婚姻,因为我不赞成,但是我的意见并不重要,这是你们的事情,完全与我无关。”

祖母的话虽然不能说是一种祝福,却是家中唯一清醒合理的反应,让我觉察到,既然我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意愿,那么家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我意识本身就意味着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 有了这样的觉察之后,几乎是突然之间,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我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轻松、释怀和超然。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是指从自我中抽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自己。对于自我来说,如果上一个阶段意味着入乎其内,那么这个阶段则是出乎其外。与自我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

我们不做评判,也不强行干涉,仅仅是去观察自我,就像观看电影一样。

我们观察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我们的愤怒和悲伤,以及我们对于死亡的焦虑和恐惧,结果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自我观察中,那些强烈的情绪开始减弱、消退,我们不再局限于自我之中,心胸变得更加开阔,人也变得更加豁达、淡定和从容。我们在自我觉察中变得超然,在超然中获得超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4》: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