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地被谁剥削了?——《悬壶医话》

经文的意义不在文字里,不在他的言辞,而在于她的言外之意。常言到要会听话,听的也是弦外之音。

意就是注意力,意呆的地方叫意境,心呆的地方叫心地。

当得到意的时候,就得到了里面的神,精髓。

有个词叫得意忘形,得意忘形,原来时褒义词来的,他告诉说,已经得到神韵了,得到精髓了,然后就不会执着于外在的形式。

如果没有得到神韵时,就会执着于形式。

所以读书时也不要执著文字,更多的是要看到经文的言外之意。

同样,在沟通时也不要执着于言辞,更多要听到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在哪里呢?就在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格里。

这个空就相当于白板,真空妙有,字有固定指向性的,全部都在白板上面,字就像花草树木,白板就像空地。

当我们得到白板,字就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变换了,当我们有了空地,想种点什么就种点什么,这才是变化无穷的。

当我们的心地越宽,心境越高,就越自由,越自在。

但我们的心地越窄,心境越低,就越焦虑,越郁闷。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为何陶渊明会欣然忘食?是因为每有会意。就像地主又到到一块土地,而陶渊明得到的是心地,是意境。

而来人间一趟,百把几十年,终究为了什么,房车名利,家人朋友,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唯有这点意境能随你而去。

陶渊明是明白人,非常清楚来人间的终究目的,不论外在如何变迁,身处何地,都是如此得意,自在逍遥,是因他的意境高,心地宽。

我们在练习桩法息法心法时,打开动作呼吸念头之间的空隙,为的就是得这个意。

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心忙意乱的状态,所以病苦多,烦恼多,是因为没了意境,心地被剥削了。

以前的人被剥削的是生命赖于存活的土地,

现在的人被剥削的是慧命赖于生存的心地。

你认为被谁剥削了呢?

又如何拿回属于自己的心地,翻身做主人呢?

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发自App
文/我是彭省忠医师,今天站桩第1061天。


愿将中医馆开到每个人的身体里,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有问题可以咨询,有观点欢迎交流,微信:18026650569。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心地被谁剥削了?——《悬壶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