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说课稿

该文章来源于易公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3.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练习续写课文。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学法上,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以达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们的朗读上,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在脑海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中的“穷人”  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却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桑娜(  家的装饰、吃穿、忙碌等  )了解到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然后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桑娜一家的凄凉境地,从而产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话题一转,抛出“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合作探究,从桑娜的1、家中整洁、温馨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3、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特别是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表现,真切感受到桑娜和渔夫虽然贫穷,却有一颗金子般的美好心灵。这样的对比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了净化。

(三)、真情交流,内化升华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  最后拓展部分续写文章《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为题,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家穷宁可自己吃苦穷人也要帮助别人品富教学板书的设计上,我也采用对比出现的手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穷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内心品质却如金子般富有。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