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朝天宫

原文链接:南京博物馆-朝天宫 – Etaon‘s World (wordpress.com)

前言

在莫愁湖旁,南京水西门内冶山,这里是朝天宫的所在。朝天宫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历代作为冶坊、科研机构总明观、文庙、道馆、孔庙等用途,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于1866年重建。是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为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


大成殿-朝天宫主殿

后来,在西南面建南京博物馆(1978年正式挂牌),专门讲述石头城的过往和成长。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的几千年时间,层层叠叠的交互:辉煌如六朝古建都、明初大一统,也有民国的艰难时事;那日气势磅礴的宫阙,只能觅得官道的车辙;烟雨中多少楼台也已了无踪影;曾经无比震撼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空留残砖片瓦供人唏嘘……一切如金刚经所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回廊-朝天宫

故物生生的浮在眼前,正如证据一般,讲述曾经的存在。每件物品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徽,慢慢看,细细品。

南京博物馆–历史在这里层叠

建城

南京春秋时期由范蠡建城,就在冶山处,称石头城。之后,由东吴大帝孙 权于公元211年正式建都,改名建业。孙权没有选择父兄起兵发迹的镇江,没有选择自己在那称帝并且已定都八年的武昌。

在南京博物馆,讲述了诸葛亮进言孙权建都于此:“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从此开启了南京作为都城的六朝时期。当时的民谣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里的“建业”就是指南京,而“武昌”则是今天湖北的鄂州。


青瓷–东晋

六朝以降

六朝的繁华现在只能从古人的文章中寻觅,名篇名句众说纷纭,琳琅满目。东晋的左思的《吴都赋》,形容南京当时的繁华——如果市民们一起挥袖子,扬起的灰尘可以遮天蔽日,如果大家一起擦汗,淌下来的汗水立刻可以让道路变得泥泞(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泞)。


六朝贵族起居室

位于大行宫的南京市图书馆建设期间,从地基处发掘出六朝时期的古街道和众多文物给出了直接的证据。此处展出的石板古街道清晰的呈现两条深深的车辙印,请想象当年的车水马龙。

这里,还有一个秦始皇东巡在南京凿方山的传说。相传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经过江苏达到浙江,中途经过了南京,因为为了求取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每次出行都随行带了很多方士,这次经过南京之时,方士们看过地势之后急忙禀告秦始皇说南京这个地方显示了龙气。秦始皇大惊,急忙问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个龙气呢?方士便对秦始皇说,要开山凿土,破坏这里的地势,将秦淮河的河水引入进来,这样子南京方山的龙气便会被破坏。听信了方士之言的秦始皇,于是便在第五次东巡途中开凿方山,破坏了方士之言的龙脉。以至于之后在此定都的王朝都不长久。

相对于中原王朝,所谓金陵王气,其实就是觊觎天下,堂而皇之地想搞分裂。在中国的大历史上,长江流域向来受制于黄河流域,听命于来自北方的中央政府号令。金陵王气的提出,大有挟长江以自重、与黄河决一高低的意思。对于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来说,金陵王气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是一个提醒、是一个警告。通常情况下,北方中央政权不太能够容忍这个所谓的王气。好在事实上,金陵王气真正对北方构成威胁的机会并不多——南京虽然被誉为十朝古都,更多的也只是维持着一种偏安的局面。
作为首都,南京真正能对全国发号施令,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也只有在明朝初年,以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那几年。更多的情况下,南京政府只有半壁江山,要不就是流亡政府的所在地。
西晋不行了,于是,在这里有了一个偏安的东晋;明朝要完蛋了,又有了一个短命的南明。东晋和南明以南京为首都,都是因为中原王朝遭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金陵王气已不仅仅是搞分裂了,而是为了收复失地,恢复汉人的天下。这时候,金陵王气成为汉文化的支撑点,南京也成了汉人政权的最后堡垒。
现在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对立已不复存在,两种文化被迫在这里交流,不得不在这里融合,金陵王气实际上成为团结汉人的口号。
自古以来,金陵王气一直遭到大家的质疑。南京在历史上有过无数次保卫战,几乎没有一场以胜利告终。
在这里住过六七年的唐诗人李商隐,为此大发感叹:“三百年来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自从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一片降播出石头”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亡国皇帝就再也没有间断过。别处也有亡国皇帝,可是说起名气的响亮程度,怎么也没办法与南京的这几位相比。譬如搂着妃子一起跳胭脂井的陈后主,譬如能写一手好诗词的李后主。(中大博研@搜狐博文)

鸡嘴龙首壶–六朝

博物馆的遗物刻画了一个安详出世的六朝生活,此时的瓦当也带着太平时期的笑脸,从出行工具以舒服的牛车代替马车就可见一斑。


竹林七贤–东晋墙砖

隋唐及宋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迁至中原,金陵浩劫。隋文帝曾经下令将这里夷为平地,一把大火烧去了六朝的亭台楼阁,这是南京城历史上遭受的最惨重打击。

在漫长的历史上,南京遭遇类似的屠城毁城还有过好几次,但是不管是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这个城市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又立刻生机勃勃地恢复过来。


金边银碗–隋

隋唐时期的文物,一改六朝的闲散实用,变得华贵富丽;到了宋元,更是以一种低调奢华的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汝窑–宋

明朝初年定都南京,是此城市的第二次建设高潮,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中国统一王朝的首都,成为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明代的南京城市规划严整、规模宏伟。不仅包容了孙吴的石头城,六朝的建康城,南唐的金陵南城,而且还将外围的狮子山、鸡笼山、覆舟山、富贵山等统统纳入城内,整个城市有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层城墙,即完成了按功能对区域的划分,又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明城墙城砖

终洪武之世,耗全国之力建造起来的南京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城,南 屏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实测35.267公里)。部分城墙至今屹立,600多年风风雨雨巍然安详。

修建城墙的城砖数以亿计,大部分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直隶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的各个府、州、县及军队、卫所、工部等。有的砖上面有铭文,记录造砖的单位和长官、工匠、建工的姓名,他们是烧砖的组织者、监督者和责任人。城砖规格基本统一,重量大致相当,绝大部分是黏土烧制的青砖,唯有江西宜春、萍乡等地的城砖色白质硬,是陶土烧制的。

南京作为皇城或之后(明成祖后及满清)的全国第二大城市,直到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入城,享有四百多年的太平。最为蔚为壮观的应属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高78.2米,9层8面,周长百米,建塔耗时近20年。据传,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晚间灯长明,叹为观止。


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它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大报 恩寺琉璃宝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既是佛塔,又是瓷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西方人来到中国南京,必览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可惜的是,这座“天下第一塔”却毁于战火之中。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的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因为担心即将率兵回京的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从而居高临下架炮攻击城内。北王韦昌辉竟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轰然倒塌,化作一堆瓦砾。

现存于馆内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拱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天下第一塔”的荣光。

现在大报恩寺原址已经开辟成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并已经用现代工艺再造了一座透明玻璃塔。

民国

南京至今最后一个作为首都的时代是民国时期,南京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上世纪30年代,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曾有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城市建设。它不仅立刻让南京受惠,而且吃足了老本。过去的很多年,谈到城市规划,谈到绿化和公用设施,大家都羡慕南京。


民国描金粉彩国宴瓷器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在国民政府工程师和公用事业官员的不懈努力下,宏观上采纳了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风格,南京成为当时“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并因此被哈佛大学的教授柯伟林写进他的教材。另一位叫爱泼斯坦的美国人则早在抗战爆发之前,就对南京的市政建设赞不绝口,他把当时的南京比喻成一座带有普鲁斯色彩的首府,与欧洲最好的城市相比毫不逊色我们今天看到的民国遗韵是一段辉煌历史的残存。


老去的民国车牌

虽然遭受了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南京的实际受损程度,与欧洲名城伦敦和柏林相比,与日本的首都东京相比,保留完好的建筑物要多出许多。正因为如此,展现民国风貌成了南京一张很不错的名片。


民国时期街道-南京博物院复原

当然,除了大量的民国老建筑,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浓荫蔽日”,南京有太多民国时期种下的树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南京是无可争议的绿色城市。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今天,民国老建筑和绿油油的参天大树,已成为南京市容的最好点缀。


孙中山先生‘博爱’原件

走出博物馆,旁边还有远去的府学旧址可以一看,幽静的江南林园式建筑,让自己慢慢的回到现实中。
府学旧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博物馆-朝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