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书笔记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美   金伯利罗斯  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

1、对亲密关系的正常期望包括在多个方面的互利互惠:支持、陪伴、耐心、尊重、接受、爱、性快感、照顾子女的义务以及奉献。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人们的付出和奉献。....有了对方的支持,你就可以纠正那些你甚至没有意识到的负面模式。

2、造成负面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少好的榜样,这使你无法了解健全的人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你无法想象自己与另一半在一起的样子,这可能是因为你的父母将他们的计划投射在你身上,或者他们将那种自我贬低的感觉以及对被抛弃的恐惧投射在了你身上。...你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感情生活幸福美满而感到内疚。生活太美好时你也会担心,灾难迟早会发生,所以你总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并且总是与任何人、任何事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3、尽管你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你可能总是会感觉到心灵深处残存的那点悲伤或其它情绪。...有些时候你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不论你的反应是否正常、典型或者至少在某种层面上符合逻辑并可被理解。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甚至也是健康的。它们指示出了你的成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将注意到自己的改变。当遇到过去常常遇到的情景时,你会发现自己才去了不同的(更好的)应对方式,这时你就得到了自己的报偿。当有好事发生,你终于可以完全享受这一结果,觉得自己完全有权获得这种结果,并看到自己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时,你就得到了自己的报偿。

4、如果说有一个词可以使你远远地绕开自己的目标,那么这个词就是应该。应该暗示了责任:它表示事情是外部强加的,而不是(由你)选择的。应该表明,你需要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

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信任自己,没有健康的界线,别人的价值观就会很容易地影响到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压在你的肩头,时刻提醒你,你没有按照应该的样子生活。

停下来,想一想,你应该吗?

把你的应该做的事的清单,改写为能够反映你真实感受的宣言。不要 用“我应该”‘我不应该’,试试“我更喜欢”,“我宁愿”,“我想要”,“我愿意”。

5、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可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摆脱不好的情绪?例如,听音乐、写作、阅读、照看孩子、唱歌等等。

*你热衷于哪些活动?

*你的朋友们有没有说过你天生就适合做什么?

*你最满意的经历有没有社么共同的主题,这其中是否有牵涉到帮助他人或者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

如果那些活动能使你感觉到目的性或帮助你实现目标,想出3种可以使你更多地进行那些活动的方式。

6、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之中的状况常常被称作专注。并不是任何活动都会使你专心致志。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这很可能就表明你正在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表明相同意义的线索还有:你在做那件事时感觉更好,感觉对自己更有信心,并且你想要与他人分享并教别人如何去做。

7、想一想你可以通过做哪些事来表明你有权过得好,有权享受生活。这些事情应当包括你再物质占有、友谊与人际关系以及健康方面可以做出的改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