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取舍原则2:目标的制定与执行1

聚焦:带来模糊也带来清晰

减少犹豫,开始行动,获得执行力是第一步。然而,如何选择目标,如何实现目标,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这一节介绍牺牲法则,清晰目标法则,箍桶理论,目标置换效应。

1 牺牲法则。集中一点发力往往效果更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定程度的“舍”,可以换取特定领域的“得”。这个说法想必我们常常听说,虽说不能算永远正确,但集中于特定的项目领域,让自己出自美好畅想的目标“坍缩”成现实世界对应的一个具体事件,确实能帮助人们更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将来的计划。比如,一个人想获得“幸福”,但是幸福是很抽象的,于是他可以具体一点,将“富有”定为自己的目标。再具体一点,定为年入百万,应该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于“富有”的期盼了。这也看似是一个很飘渺遥远的目标,但年入百万,月入十万的打工职业也并非没有,多数要依靠学历和技术能力,另外开直播、做视频、开餐馆、做软件研发,也都能在有所成就之后达成这个目标。

这时,我们可能觉得,开一个盈利的餐馆,真的就幸福么?是不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应该说这确实将“幸福”简单化表面化了,然而也正是放弃了原本抽象的概念中的“完整性”,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计划。要不然,搞清楚“幸福”概念的内涵都足以消耗许多思想家几十年的时间了,还谈什么追求呢。

与此对应,由于人的能力有限,擅长的方面也各有不同。做出牺牲的同时,也是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的过程,实现扬长避短。1983年,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人们拥有的八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每个人可以从中对应自己的擅长领域。这八种智能分别为逻辑、语言、空间、音乐、肢体动作、内省、人际和自然探索,后期又加上了“半个”,为存在感与意义感能力。

2 清晰目标法则与箍桶理论。目标越清晰,执行越容易,而遇到宏大的,抽象的,难以执行的目标,就化整为零,就是这两个理论的意义。这与上一条也是相通的,也是强调我们的目标要越具体越好,防止概念上的抽象带来行为上的不知所措和犹豫。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书中提到,清晰计划的执行可以分七步,分别为设立目标,分割目标,设立时间点,制定具体要做的事,设定事情优先级,立即行动,用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保证自己的行动力和活力。

然而,依照我的感觉,这样的计划大概率不会成功。人们需要详尽的计划,然而在真正能做成事情之前,往往没有能力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足够有效的计划。计划虽然越详细越好,但是人们往往不太了解自己的目标,这时候制定的计划无异于盲人摸象。这种盲人计划的典型例子,如我们劝说一个考试均分在50分的学生,说“你看,咱们每次进步两分,不太难吧。每个月都有一次考试,一年大概9次。因此维持这个进度,三年之后你就能考100分了呢”。但凡上过学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个计划看起来细致明确,实际上根本不值得参考。这种简单数字累加的盲人计划,换成每天背单词,每个月增加收入,每年多学一门语言,都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如果这个目标是体重的增加,那么这种数字的累加或许真的会奏效。

虽然清晰的目标与化整为零的思路都值得参考,但成就无法一次性获取,计划也不能一次性完成,甚至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越来越发现当年的目标都难以实现,进而放弃部分目标。虽然看似遗憾,但生活也确实只能如此,人毕竟不是机器,生活也不是靠计算量就能解决的算术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科玉律》取舍原则2:目标的制定与执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