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习追问与反思经验(第四讲笔录)

成人学习的两个维度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人生中给你带来最大改变的人生经历是什么?大部分人改变最大的经历不会是中学学习到的课程,不会是大学里研究生里面的某一个课题老师带给你的,给你最大改变的经历通常会是人生中的某一个事件,这是成人学习的两种维度,一种是从信息中学习,一种是从知识中学习两者本质很类似。

成人学习的第三个维度

其实成人学习还有一个维度就是从经验中学习,一般指的是碰到了问题,比如一个没成家的人不一定会去看子女教育类书籍,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不一定会去看团队管理类书籍,所以碰到问题去找相关类书籍去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会很特殊,书中不一定找的到答案,当然可以问别人,比如老师、领导、同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呢,或者说如果回答的人不够权威或者说给的答案还不如你自己的呢。这类的问题很多,比如孩子教育问题,比如买房子问题,大到战略制定问题,小到过年去谁家过,或者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些问题前因后果千差万别没有书能够很好的提供现成答案,适用边界也因人而异,没有人能给到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我们的成长学习更多的是来自实践经验。


K机制和E机制

我们暂且把信息中学习和知识中学习称为K机制,把经验中学习称为E机制。这里补充一点不是说所有的经验都能带来学习,只有带来学习成长的经验才能叫做E机制。

K机制和E机制其实两者应该并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种经验都在水涨船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问题更复杂,情景因素千变万化,这样很多问题就很难直接找到答案,这个时候出现了分解,两类人在各自的路上一路狂奔,有些人只看中K机制他们迷信知识改变命运会用更多的证书和更多的阅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些人只注重K机制,他们觉得知识无用,只注重鲜活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前者说后者不学无术,后者笑前者不通事物。

例子:对现在工作不满意,想换行,就想啊呀我换行哪有资本啊,要么……我考个研究生吧(K机制)

例子:公司安排的培训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没法就请假,有培训就带上电脑去,能处理些邮件才是正经事,心里就没认为那老师讲的真有可能帮我解决问题。(E机制)


结合便签实现升华

著名的教育学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一个学习圈理论,如图

学习的起点是经验——然后是对经验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对反思的结果进行系统理论化——最后是行动,行动后还不算完他会碰到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循环,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借住便签完美实现这个循环过程,可以先A1写下问题然后追问,依然可以追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然后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把他写到I便签上,然后再去规划A2便签,然后再去新问题上发现问题然后再去反思如此循环。


经验式学习便签使用要点

接下来说下便签使用的要点,首先A1便签一定要是自己亲身遇到的问题,不是想象的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也不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好是比较紧迫的或者比较重要的,因为解决不关痛痒的问题很难带来学习,然后便签的话语句尽可能要简短一点,没有必要在A1去展开太多的细节和分析用几句话描述问题就可以了,其次是I便签,就是重述信息然后找到根源重新定义的问题,这个是难点,要记得在A1便签写下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第一时间就去寻找答案或者行动也就是从A1调到A2,因为从A1到I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学习就发生在这个过程,为什么呢,因为同样是自己的经验你在读书时候想到的经验和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到的写下的A1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本质的区别,任何对于问题的描述都是在对自己的经验和事实赋予意义,都暗含了因果推断,就是包含了看似对事实的描述,但是有诠释的灵活性,所以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说未经反思的经验都是不可靠的,未经过追问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论经验式学习便签A1到I的重要性

例子:比如我们看一本书或者看到一篇文章或者得到很好的建议的时候的A1便签,那时候的经验是收到启发而激活的,是配合了知识中的因果关系而选择素材的,也因为知识而赋予经验以意义,他与知识配合出现不太容易被误解,这两者拿特别的例子就能说明白,比如你看到一个知识说的是要专门安排一个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否则总是会先让紧急的事情排在前面这个是I便签,很清晰,然后是A1,写着我想到我和父亲的关系很重要但是我最近总是忙这忙那一个月都没有给他打过电话了,另外呢还有几个重要的客户他也需要特别安排时间,这里A1是I便签和原文非常贴切的案例,因为你能想到他但是你挑哪些内容来说这本书就是受原文启发而来本身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是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在追问和反思经验的时候你先从A1开始,这时候你写下的可能是错误的问题,可能有片面的认知,或者错误的归因,可能定了错误的目标,可能遗漏了前提条件或者使用边界。

举个例子说明:比如你拿A1便签写下了你最近头疼的问题“我的妻子最近总是想改变我,她特别强势,而且她不理解我,我觉得我和老婆快没有感情了,前面一段时间我们还为一个事情吵架……”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个吗?你真正的目标就是想办法让妻子不改变自己吗?让他想办法理解自己吗?是我们之间没有感情吗?不一定,如果经过深度的追问,深度的反思可能在I便签上你重新定义的问题会变成“我发现我和妻子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我们两个有孩子以后的这两三年我们太缺少深度交流的机会,这样交流少导致相互不理解导致了我们相互指责和相互埋怨”这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重新定义的问题,这个才是问题的本质,上面这些偏理论,但是非常重要,只有理解了才会知道为什么经验式学习要从A1便签到I便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才能得到学习。

所以未经反思那背后的假设前提和标准往往是含混的、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要有一个信心就是你通常认为你需要解决的最近一直困扰你的问题你直接写在A1上面的,这个百分之99%的经过深度追问和深度反思都会被重新定义,所以你能够澄清问题背后的假设前提或者标准然后梳理出最关键的因果关系那这个是需要持续的反思和有洞察力的追问才能做的到。


如何进行深度追问

依然是参考“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来梳理A1便签,然后再I便签写出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规划A2便签。这个过程中从A1到I的占用时间会最长。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操作的方法经常是碰到问题然后就立马去解决,缺少对问题本身的深度思考和追问,同时追问的方向也没有太清晰,所以很有可能导致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

举例:一个小伙伴在A1便签上写下了最近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为什么要提升英语能力呢,他在A1便签上详细讲了自己的经验大自己大专学历有5年经验,然后是靠着自学成才来学技术的,那这个小伙非常的聪明在一家非常好的大型国企里面做技术管理,现在就感觉很难突破技术瓶颈,因为发现大量需要的学习都是需要学技术文档,现在很多技术文档都是需要学习英文的,包括像一些支付宝一些开源的文档为了和国际接轨都是直接推英文的文档对他来说非常的困难,然后他做过一些事情比如打卡背单词,下载了新概念英语的书籍,手机上每天的学习,也考虑是否抱一个新东方培训费,但是本质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所以很难坚持,要提升英语就觉得很难。

针对上面案例那要去解决问题吗?正确做法依然还是进行追问:

“前”英文重要吗,英文本身不重要但是文档都是英文的。

“因”怎么出现这个问题呢,一年来越来越多的需要阅读英文文档,所以除了这个我没有学习的方法,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呢,我的英语底子差,还有我工作忙加班多能用于学英语的时间少,还有可能没有一起学习的人吧,没有能指导我的人,其他的想不出来了,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想想解决方案吗?可以问问技术大牛他们是怎么学习怎么在技术上精进的。

“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最好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最好的结果是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这样我能像看英文一样看中文文档那技术会上升,那公司可能会给我更多的机会,有可能会升值加薪。

“果”我们公司好像不是特别看重技术的公司,所以技术类岗位的上升通道很窄,所以只是有可能而已,所以就算是技术很提升的话也可能不一定会升值加薪。

“适”有没有人会不同意我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呢,想想我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个问题还挺重要的,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是不是每个技术专家英语都很强。

“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目前就这个底子想要到看很流畅的水平也需要太多的时间,这个对自己来说需要的投入还真是很大很大的。

“边”这个事情能用其他什么来完成吗,我在想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些定期的技术培训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可惜我们公司很少安排学习机会,那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情况,我想到一个同事他们在腾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都很多,我相信一些重视技术的公司应该都会很看重技术类员工的学习和成长一些会议探讨研究会等等

“界”那无论这些是不同的还是可以借鉴的跟我的思路到底区别是什么,发现真正的区别在于公司很少提供学习机会,也没有很多给技术专家成长和晋升的空间,所以我才总是想着自学通过技术文档来自学。

通过这样的追问最后在I便签上重新定义了自己的问题“我能怎么样进入一家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和成长空间的企业”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刚才那些时间你可能会觉得多,可能会觉得啰嗦,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有一个小时来解决问题,我会花55分钟去思考问题本身,5分钟去思考解决方案。所以起码你最大的精力应该放在A1便签到I便签上的过程,要相信经由追问和反思一定会在I便签上写下不一样的问题,你对问题的认识更加直击本质。

最后A2便签要规划运用了,界定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才去寻找答案,要点就是前面说道的通用要求:目标性、行动性、可控性、关联性、包括定向检测法,仍然优先考虑目标,也就是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你就满意了,这样你在A2中写下的运用都是为了拉近现状与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另外尽可能的要求A2便签尽力写出1个以上的行动方案,因为有多个备选的方案会大大增加你找到更好的行动或者更好的结果的可能性,倒了最后再去综合考量每个方案他的现实性、他的可实行性、他的成本和收益、根据可控性的要求锁定行动方案,所以A2的应用就变成一周之内约某个大牛某某某请教他的成长之路,请教他的学习方法,我在一个月之内搜集到两家符合要求的成长性公司,以及两家用于面试的公司。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如果你能够升级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也就升级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是对问题进行追问反思从而澄清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抓到关键的假设。我们来理解一下问什么咨询顾问能够给在某个行业的人提建议,显然不在于咨询顾问的知识比从业人员多,也不在于经验比这些从业人员更丰富,而在于他具备一种能力对经验哪怕是别人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梳理去找出规律去识别因果去触类旁通。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经验是很宝贵的学习资源,但是如果不加以明觉精察那经验就不可能变成智慧,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提升反思和提问的水平那么你每次遇到问题都可以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练习强化

A1便签:最近想买房,到处看都不合适,价格太高了……

这种演练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追问的不同视角,你自己用便签来进行追问反思的时候往往A1便签写下来很容易但是问不了几个问题就导致I便签和A1便签没啥本质区别,但是如果是一群人就一起就这A1来追问,每个人背景不同,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每个人想到的点也不同那就等于说把追问和反思这个问题给众包化了。

便签就像哑铃一样,拿到哑铃认真学习了哑铃锻炼法这肌肉就会突然锻炼出来了,思维也是一样需要便签去锻炼,如果有条件的话有一起和你锻炼的小伙伴的话有教练来指导,有规律的锻炼计划的话效果会好的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决心泛滥,要健身然后买了哑铃或者买了跑鞋你找了资料或者下载了锻炼教程然后练了两个礼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便签升级记的总结

便签法升级记,经由追问和反思经验,我们分析和整理信息,我们内化和运用知识,我们从三个来打造了立体的知识体系,这三项能力一旦打通是可以形成循环的,怎样循环呢,经验经由追问和反思可以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以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联结和行动会内化为能力,然后行动带来新的能力,阅读后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等等,如此不断的在反思和体验之中去循环上升这样达到了知行合一产生了学习之道,而学习能力的这三个维度都可以用便签法作为工具去加以提醒加以强化锻炼,这三张便签是很重要的工具,很有效的工具,作为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去提升反思,提问,分析,整理,内化运用这个成人学习的各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强化,就像是你善用一个哑铃就能够锻炼多处的肌肉,如果你在使用便签法的时候发现并不容易,那很正常,就像哑铃一样不是一拿到手就力大无穷了,你的勤加苦练,和锻炼身体一样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参加一些健身课或者能有教练指导你,你很快能够尝到学习的甜头,能够轻松度过起步期,这样对于学习知识或者运用知识来说拆书家引导的IA现场学习是可以帮助学习效果来事半功倍,那对于反思经验或者解决问题来说,像在拆书学院里面用的四种会来搭建和追问,这种效果也会很好,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再身边建立一个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叫学习共同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人学习追问与反思经验(第四讲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