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哪,是越活越实际。你年轻的时候,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表扬,当儿子、装孙子,就为了听个‘好’字,现在想想,这半辈子都在受制于人。”——吕铮·《三叉戟》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探讨人生,无疑,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毕竟,就现在的医疗水平也好,生活水平也罢,似乎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左右,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值。当然,我想说的也并非是年纪本身,事实上,年纪本身证明不了任何问题。它就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一个人们习惯用于衡量生命尺度的方式之一而已。人生,或者说,生命,似乎深度要比尺度更加值得探讨。说白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的寿命,前者要比后者更重要。
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说的很多话,懂得的很多道理,其实,都不能太当回事儿。然而,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沉浸在这些话,这些道理中。甚至,很多时候为了表达而表达,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懂得的那些道理,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说话权。而如果站在四五十岁年纪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无疑,它更像是虚荣心作祟。而事实则是,这就是肤浅的理解,和“现世宝”的娇柔做作。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不难理解的,一则人生阅历极其有限,涉世未深;二则心智尚不成熟,而诱惑又太多;三则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世界的认知,都不够深刻。看不全面,思考不深,专注不够,心浮气躁,毛毛糙糙,不懂取舍,且更多的时候对于未来抱有太多的期待,或是沉浸过去而无法自拔,故而陷入自卑,或消极。说白了,就是活得不够透彻,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模糊而不确定等等,这是这个年纪常发生的现象。
2.
我一个即将步入三十的人,当然就目前而言,我还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上面所说的那些,我也都曾经历过。似乎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慢慢的停下来,静下心来,变得安定了。我不知道这是属于普遍的规律,还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成熟的过程,又或是它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化。总之,我是如今的样子了。然后,探讨人生,我也很少再去追问人生的意义,反而更容易想到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我现在常想的是这些——“我在做什么,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要怎样做?”
明白这三个问题之后,无疑,很多事情我就不会去做了。无价值,无意义,无目的,这样的事情,做了就是浪费时间。在我的理解中,这就是人生的减法了。减去不必要的浪费,多出更多的时间。只是,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花在何处呢?似乎也不用多想,无非是需要、想要,以及如何得到的具体事情。事实上,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似乎渐渐的明白了父母过往的那些做法了。是的,似乎我也渐渐的活成了父母的生活,简单、枯燥、乏味。很显然,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只是,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合理的,才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当我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愣住了。我矛盾着,纠结着,也挣扎着,但是,最后我还是妥协了,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3.
我知道,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不容易迷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是自知,而接下来怎么去做则是对经验和知识的运用了。然而,我自问,这样的方向,这样的目的,这样的意义,这样的人生,它又代表着什么呢?看似理性、看似现实、看似符合利益,可是,这样就值得了吗?就不会遗憾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快乐,我感到不自由了,很多事也并非符合我的意愿。我好像活成了一件工具,形同行尸走肉,徒有其形,而没有了灵魂。脑海里满满都是算计,权衡利弊,衡量得失;身体满满都是疲惫,为了功利,为了名利,为了生存,也为了生活,除却忙碌还是忙碌。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难过和悲哀,因自己的选择,也因这人生的加减法,看似聪明,实则却将最美好的纯真都丢失了。
不可否认,人生的加减法,对于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它指引我们走出迷雾重重的矛盾、纠结、挣扎,让人生变得简单,也让人生看起来更具深度。但是,有些事情不应该这样去看待它的,尤其是人生。那看似聪明的代价,以“上帝视角”的局外人去看待人生,这将人生和自己置身于什么位置呢?得失、利弊、是非、对错、好坏,看似每一个都有其标准,客观的标准,然而,这背后主导这些判断的人,又是何其主观呢?偏见与成见,偏执与执念,欲望与虚妄,这是符合人性,还是摆脱了人性呢?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这样的人生,究其一生,看似丰富,又是何其肤浅和贫瘠,这样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对于身处其中的人,又该如何自处,是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还是固执己见,师心自用?我不知道。
4.
兴许就是这样,当一个人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且只能做一种选择的时候,就容易患得患失了。得到了一种答案,就会想着另一种答案;若是所有的答案都揭晓了,如果还是没有符合自己意愿的答案,那就会想着可能还有别的答案。而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且选择了这种便意味着其他的选择则与我们没有关系了。自然,那些三心二意,始乱终弃的人;那些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的人;那些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人,是最难受的。
其实,活到现在,我也渐渐意识到了:“实际上,人类事务未必完全受规律的约束,有的时候只受反复无常的自由意志左右。”接受也好,逃避也罢,那只是心态不同而已;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事实还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变化;甚至改变,或不变,那也只是相对而言而已。所以,人生的加减法,其实质,可能压根就不在于加减,甚至不在于人生的结果。更多的,那不过是自作聪明,是自我安慰,是无可奈何而不得已的妥协、屈服罢了。当然,这一切也可能是我自作聪明、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一家之言,说明不了什么的。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时至今日,我确实接受了这种类似偷懒的、看似高效的,以及故作姿态的“人生加减法”的生活方式了。一般情况而言,它确实给了我不少安定的依据,也支撑着我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不过,正如某些人所言:“如果明明没有相应的能力,却想当然地误以为自己适合什么而轻易走上这条路,便注定要背负起无法想象的艰苦和辛劳。”确实,这背后的艰苦和辛劳,我正在感受着。
至于“人生的加减法”,究竟该加什么,又该减什么,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做,又是否适合自己,也只有自己亲自尝试了才能知道。毕竟,人生不能重来,是随遇而安,还是师心自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且活着,加减着,也体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