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榜了,孩子也去了她想去的大学2——志愿篇 - 草稿

自从孩子上了高中,我就把报志愿当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研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知道报志愿的重要性几乎不次于考生的高考分数。

再有一点是因为,今年是辽宁省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高考从原来的文理分科,变成了3+1+2模式。(语数外三科+物理或历史任选一科+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

志愿也从原先的—16个院校+7志愿,变成了——112个专业+院校。

这样以前的高考数据,用在今年的志愿填报,多少就会有些水土不服。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所以我们及早地注意了对近三年高考数据的收集整理,对相关院校的一些信息也在不断丰富,以获得对高校的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985,什么是211,什么是双一流,每个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大概在什么区间,某大学的重点学科是什么,我基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给孩子报志愿之前,做为家长,我们给孩子的保守定位是这样的:

预估孩子的考分最低应该在600分左右。

600分对应的院校位次,应该是辽宁大学,最低也应该是辽宁师范大学。

如果考的再高一些,能够达到610,或者620左右,那么就可以考虑南方的一些211大学,比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这些大学的地点有优势,学校的热度也很高。

如果分数,在高一些接近630的话,那么就考虑一些部署的师范类院校,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如果分数再高就冲击,北师大,华东师大这两所师范类985大学。

从上面对的定位可以看出,我们还是很倾向于孩子学师范类的,比竟如果孩子能够当上老师,对于她的就业和未来的社会地位,是有一份确定的保障的。

但也就是这样的定位,差一点在志愿填报中酿成大错!



终于,到了真刀真枪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了。

641分一个不错的分数。

按照冲、稳、保三阶战略,我们从复旦大学开始报起,对于一线的高端院校(清北华五人),除了几特殊的专业以外,我们基本都进行冲的操作。

对于稍逊一些的985院校,我们针对孩子的特点,基本以汉语言文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进行填报。

针对一些强势211院校,比如中央财经,对外经贸,中国政法大学,北外,上外,我们也都针对他们的优势学科进行了布局。

当然,在填报时,排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后面的志愿随即作废。

所以,排序的原则是,把最好,最想去的院校排在志愿的前面,稍次一些的排在后面,接收不了的学校,根本不要进行填报。

641分在以前志愿填报模式下,对应的院校,应该是四川大学,省部级985大学。

当我们依次排序到,四川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后,我们把东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的文学类(师范)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师范)排了上去。之所以这样排还是主观上对部属师范类院校的青睐,也就是对未来就业稳定性的强烈吸引。

再往下排就是,同济的人文实验班和社会实验班,东南大学,北理工,北航,中央民族,中国农业,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连理工,等一些学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样排序,是因为,对被四川大学录取的绝对自信,以及对同济,东南等理工类名校的人文社科专业的不太认同(通过对上一届学生的咨询,反应理工类名校的人文学科几乎都不太被认同,比如在同济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不如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被社会认同度高)。

总之经过几番研究,上面的排序,被做为最后排序的志愿上报并确定提交,并不可更改……。

报完志愿的第二个晚上,我失眠了。

我觉得这个志愿存在很大漏洞,或者说缺陷:

第一,对于四川大学的肯定被录取,存在着高估的可能,因为在招生计划中,我们所报的四川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在辽宁省只招收两名学生,所以存在着不被录取的几率。

第二,如果四川大学不被录取,那么东北师范大学将百分之百被录取,毕竟641分对应326的位次,对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将绰绰有余。一旦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那么后面的,同济,东南,上外,北航,南京师范,苏州大学的志愿将全部被作废。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的心中是很不情愿的。

一个可以选择很多南方或者北京985的学生,反而选择了一个东北211,这个结果,无论如何让人感到可惜和不甘。

在我把这个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孩子沟通后,孩子也表示不能接收这样的安排……

她更向往南方的广阔天地,想尝试更多的体验,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想在北方,这个她熟悉而又有些厌倦的环境里渡过那美好四年的大学时光。

孩子的态度,更加深了我们的自责,孩子付出了12年辛勤的努力,而做为家长却很可能没能带给她应得的结果,我们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之中。

是我们做为家长的格局太小了,我们只盯着眼前那些确定的好处,却放弃了那些可能达成的更大成就。

接下来,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里分外难熬,我的嘴里起了泡,晚上睡不着觉,不时的反复的观看志愿,希望能找出那么一丝丝不被东北师大录取的希望……以此来安慰我们被后悔火焰灼伤的心。

我深知,一切都已经是木已成舟,不可改变,现在只能向命运低头,因为在你能够选择的时候,你已经放弃了你的权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只有在亲身感受选择错误的时候,我们才会深深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每天,我们在官网上查看录取进度,并默默祈祷,希望,千万不要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

终于,决定时刻来临,还好幸运女神眷顾了我们!

孩子压线被 厦门大学 的 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

这个志愿是在冲,稳,保三个档次中属于冲的一档。

假如这个志愿没有被录取的话,华东师范大学(不是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山东大学也还有机会被录取。

那么四川大学呢?压线但是很遗憾不能被录取,因为再计算小分的话不够分数线,虽然是同样的分数,但小分不占优势,所以不能被录取。

东北师范大学的分数线呢?635,分数也不低,但稳走!今年师范类院校火出圈,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吧,考生和家长更希望获得一个稳定而又保障的未来。

如果真的到了被东北师范大学被录取的这一步,那么后面的同济,东南,北航,这些都可以被录取的学校也都与你无缘。

后怕,真的很后怕。

此文,献给即将高考的学生家长,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到你们帮助,在做最后决定前,不要想当然,要做好完全准备,要与孩子沟通好,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不要给自己设限,更不要给孩子设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发榜了,孩子也去了她想去的大学2——志愿篇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