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

20230304

摘抄

1 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好时,

其实我早已过了那条界线。

即使以爱为借口,

也是一种傲慢自大,

必然会带来紧张、焦虑,

和恐惧不安。

毕竟,

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该做的事,

那才是我唯一的本分。

在我设法解决你的问题之前,

让我先处理好自己的事。

                —拜伦凯蒂

2 全然接纳所有的发生,遇见,境遇,情绪,……。

看到它们后,冥想假设有一个容器,

把它们全部安放进去。

只是看,不带任何评判。

和它们在一起,不再和它们保持距离。

3 爱情的本体,生活的主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

想要别人为你做的,先自己为自己做一做。

4 为什么我们容易不快乐,因为我们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当你降低了对别人的期待,关系就会轻松很多;

当你不抱期待时,生活反而处处都是惊喜。

期待越少,自己心情越好。

5 拜伦·凯蒂老师的9个觉知练习,帮助我们从所谓真实的生活中得到心的清明与安定,随时反转心境,站在觉的层面看一切。

a反转判断:

比如在杂货店收银台前排队的时候,你认为在你前面的人是不守秩序。

此时,请反转你的判断——

问自己:

我是否也是如此,我粗鲁吗?

我是不是有时候对别人、或对我自己是粗鲁的?

当我认为他们是粗鲁的时候,我内心是否也正在感到粗鲁?

超越你正在看的事物的外表,它(注:指那个事物)永远是经过伪装的上帝,站在你的面前,以便你认识你自己。

反转判断能带来彻底的宽恕,而宽恕导向自我觉醒,重建完整的自我。

b不介入任何人的事,包括自己的

宇宙中只有三件事:我的、你的和上帝的。

当你想要给别人提些“不请自来”的建议,或给出你关于某些事的观点时(即使是在心中给出,并未出声),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我在管他们的事吗?

他们有询问我的意见吗?

我是否能接受那些我提给别人的建议、并把它用到我的生活?

当你练习了不管别人的事,也可以试着练习一下不管自己的事。

把事情的进展结果交给上天,交托、臣服当下的发生,让自己成为上天的仆人和使者,不再去做“上帝”。试试看,你会更加轻松、自在,而事情也并不见得变得更差。

c从你的故事中分离出来

d倾听身体的声音

e向自己报告

练习向自己报告事件的发生,就仿佛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其实是一个新闻,而你是记者。

报告你周围的环境,以及在这一刻的那个“现场”发生了什么。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疗愈恐惧。

当我们把过去投射到当下或未来,并重新创造它们的时候,恐惧才会产生。

如果你感到恐惧,找到其核心的信念,并问自己:

现在,此时此刻,客观上究竟发生着什么?

我的身体在哪里?

我看见了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害怕,这是真的吗?

经由报告式的陈述,我们得以有机会以不涉及自我的视角,更客观地看待当时的状况。

接着,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选择对其做出反应,而不是以头脑中陈旧的观念去看待周遭发生的一切。

f按字面意思聆听

练习尽可能地按照字面意思听别人说话,尽可能不要掉入到你自己的解释里面去。

不妨试着相信:别人说的话就是它们字面上的意思,既不多,也不少。

而且,要听别人把话说完。

同样地,在你表达自己的时候,最好也能坦诚地按字面含义说出你的意思。无需晦涩难懂,不必加入任何操纵的欲望,也不必理会别人如何注解你的话。

g认出在你面前的人就是你

在你面前的那个人,将成为你认识更完整自己的机会。让心满溢出爱与感激,谦卑地说:“是的,这个人的出现,是为了让我学习认识我是谁。”

h觉察你的“自我辩护”

请注意,你是否经常解释自己的行为?

或是为你自己的言语、行动和决定进行辩护?

你是否总在试图说服谁?

你总在讲述一个什么剧情的故事?

你可以进行这个练习:

当你说话的时候,一旦使用了“因为”或“但是”等词,请立即停止讲话,并重新开始表达。

辩护是在企图操控他人。

而你可以选择宁静和觉知,让你自身的存在,成为无可辩驳的“因”。

i接受“批评”的礼物

批评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长机会。

我们该如何接受批评中受益?

首先,当有人说“你做错了、太可恶、差劲” 之类的话时,对那个人说声 “谢谢你” 。你可以在心里说,也可以对他大声说出来。

无论如何,仅仅是这个感谢的想法,便会立刻让你进入一种状态:你可以聆听到他给你的信息,并让这信息为你所用。

接着,被批评之后问自己:“我感觉受伤了吗?”

如果答案是“是(YES)” ,那你可以知道在内心的某处,你也认同这批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得到一个机会,去修复你内心尚不能接受的部分。

如果你不想因批评而脆弱,那就去治愈这些批评,这是释放自身力量的过程。

同时也意味着你不会再被批评所操纵,因为你的世界不再有批评的附着之地,这便是自由。

6 爱的本质是不讲条件、

毫无限制而且没有需求的。

7 全力以赴地去做事的过程中,又有允许和接受自己/他人犯错的心态,自然能把事情做好。

直面结果,不陷入后果。

一件事情,做了就会出一个结果,或好或坏。

好的结果,我们通过总结,积累成功经验;

坏的结果,我们通过改错,积累失败经验。

现在很多人做事,不关注“结果”,反而过度关注“后果”。

“别人,会不会说我不好啊?”

“爸爸妈妈,会不会不高兴啊?”

“这事没做好,是不是就完蛋了啊?”

“后果”往往是一些感受和想法,比如:担心被否定、害怕失望、焦虑未来。因为惧怕“后果”,所以“结果”出现时,我们不在“结果”上用功,反而是陷入到了不好的感受和错误的想法中,要么担心恐惧,要么执着功利,我们就活在了自欺中。

“一直都信任,始终都心赏,出了问题仍信任,犯了错误还心赏”。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用“信任”和“心赏”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情,这样才能从“后果”中跳出来,然后在“结果”中不断地做出选择:

好的结果,我们可以精益求精,从头再来,创造越来越多的好果,利益更多的人;

坏的结果,我们可以反思总结,从头再来,找到做事不好的原因,看见做人不足的真相。

人生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这就是止于至善。

不管我怎么样、我做错了什么,都是没有后果的。

这种被接纳的感受,才能让人跳出“后果”长期带来的感受,然后去直面“结果”。

一件事“做错了”、“没做好”,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果”,我们可以通过精益求精、反思总结,让越来越多的事情不断地结出好“果”。这才是正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