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二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本书中文版共计13.5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2期。

01

进入学校以后,珍妮特非常努力,她倾尽自己全力,希望能够做得出色,也希望能够顺利融入集体。

可是,尽管她费心费力,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秋季学期开始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大家写一篇题为《暑假记事》的作文。珍妮特上学时间晚,读写基础不好,因此写得格外认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开学之后,同学们轮流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交给老师。由于姓氏排在字母表的最后,轮到珍妮特时,前面的几十名同学已经念完了他们的作文,他们写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关于游泳、钓鱼、野餐等主题。

珍妮特写的是暑假时跟随教会夏令营外出度假的经历。她写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以为相对其他同学千篇一律的暑假活动,自己的作文会很特别。然而,她才念了几句话,老师就以时间不够为由,制止她继续念下去。

老师的脸色和同学们的窃笑,让珍妮特意识到,自己受到了轻视和嘲笑。

珍妮特的自尊心很强,回到家以后,她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去学校了。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抱怨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想要以此来得到大人的关心。珍妮特也不例外,她只是希望得到母亲的鼓励罢了。

然而,母亲甚至没有问她不开心的原因,直接下了定论:“不想去也得去。

之后,母亲对珍妮特说:“来,吃个橘子。”

谈话就这样结束了,珍妮特只能继续去上学,以自己的方式来适应学校的生活。

在学校里,珍妮特的运气很不好,时常抽到当食堂监督员的任务。这也就意味着,她必须监督其他同学,确保每个人只有一个餐盘,水罐里不能有食物残渣,并且,她得等到最后一个吃饭,只能够分到不够果腹的饭菜。

因为当食堂监督员,衣服上很容易溅上肉汤,母亲逼着珍妮特一周都穿同一套运动服——因为换了干净的衣服也同样会弄脏,还不如不换来得省事。

同学们则嘲笑珍妮特,因为她闻起来总是有一股肉汤的味儿。

无法得到老师的喜欢,无法和同学相处融洽,这让珍妮特的心情非常低落,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02

在学校里待了三个学期,珍妮特感到越来越失望。

就功课而言,她只学会了乡村舞和基础的女红技巧,完全没有如她之前期待的那般,了解到解释宇宙奥秘的方法。

就人情世故而言,她初步见识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也对生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乡村舞的女老师带着一位男舞伴,总是自顾自地跳舞,完全不管学生们是否能够跟得上。他们很快就订了婚,但是对学生们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们很快就开始为舞会大赛做准备。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把课堂时间用在了练习参赛的舞步上,然后任由学生们跟着留声机里的指令上蹿下跳,乱成一团。

在珍妮特看来,这样的教学毫无意义,但是,她只能跟随着其他同学一起,做出各种愚蠢的动作。最糟糕的是,他们不得不拉紧对方,一下课,他们就会连拧带打地甩掉彼此的手,在无声的交流中恐吓对方。

孩童之间的相互欺负和恐吓,也让珍妮特学会了伪装。她发明出了一套折磨人的手段,避免自己受欺压,同时装出一副圣洁无辜的模样,让老师无法怀疑和惩罚自己。

“老师,你说的是我吗?”“没有啊,老师。”“噢,老师,不是我干的。”

其实就是她做的,她一直这么做。

珍妮特的适应能力很强,虽然身处糟糕的环境中,也能让自己过得不错。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进行参观。当天,每个学生都精心打扮自己,比谁的衣服最好看,谁的袜子最干净,谁带的三明治最丰盛。穷人家的孩子受到众人的嘲笑,富人家的孩子则得到大家的艳羡。

珍妮特的三明治比较寒酸——她的母亲并不是一个会为女儿精心准备三明治的人。珍妮特成为了其他孩子取笑的对象,她的三明治被人用手指头戳,而她只能假装没看见。

其实,这时候的珍妮特,已经不是任人欺负、让自己吃亏的人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的心中充满了自卑的情绪。

在成长的过程中,珍妮特缺失了本应拥有的关心和爱,没有充足的底气,去面对外界的种种恶意,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为自己的正当权益抗争。于是,她只好忍气吞声。

另外,带队的老师并不认为,学生之间的攀比有什么不妥。相反,她也偏爱家境好、教养好的学生,对他们无私付出,而对其他学生不屑一顾。

其实,在孩童的世界里,这些事情本来很单纯,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简单的攀比会逐渐变成恶意,对孩子们的价值观形成错误的引导。

年幼的珍妮特,无法看出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实际含义,但孩童的心思最为敏感,通过这些经历,她也隐约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残酷法则。

03

渐渐地,珍妮特变得聪明圆滑了许多,她竭力表现得普通且正常,默默做自己的事。这个办法很奏效——当她不再和其他人不一样,不再显得突出的时候,格格不入的感觉就消失了,她也不再成为其他同学针对的焦点。

然而,这种平静的状态,很快就被打破了。

在缝纫课上,珍妮特给自己唯一的朋友——老妇人艾尔西做了一块绣布。她精心设计了配图,用黑色的布料做为底色,并在上面绣上了“夏季已完,我们还未得救”这句话。

这句经文出自《旧约》中的《耶利米书》,表达了先知耶利米见百姓因悖逆而无法得救,既无奈又难过的心情。

然而,缝纫课老师认为,珍妮特的作品的主旨太过消极,配色也显得沉闷,甚至没有参加绣布作品比赛的资格。

珍妮特对此感到非常失望。但是,当她把绣布带到了艾尔西家,艾尔西却十分喜欢,并立刻将它挂在了墙上。

艾尔西不愿见到珍妮特灰心丧气的样子,她告诉珍妮特:“创造是根本,欣赏不过是增补。”

被创造出来的东西,不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就已然存在了。因此,无论他人是否欣赏珍妮特的作品,其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并不会因此消失。

珍妮特赞同艾尔西的说法,她将其引申到自己和世间万物的存在,发现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珍妮特的校园生活,也一直麻烦不断。

一天,班上两名同学的母亲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向校长福尔太太告状说,因为珍妮特对其他同学谈论地狱和魔鬼,使他们的孩子受到了惊吓,晚上不断做噩梦。

“我也做噩梦的。”珍妮特说道。

“问题不是你做不做,而是你一直在对年幼无知的心灵谈论地狱。”

这倒是真的。珍妮特无法否认。她确实跟同学们讲过,魔鬼有多可怕,被罚入地狱的命运又有多恐怖。她还亲身演示过,差点儿把同伴苏珊·亨特掐死,但那纯属意外,后来珍妮特把自己所有的止咳糖都送给她了。

“我很抱歉,”珍妮特说,“我以为那很有趣。”

福尔太太和老师们直摇头。

“你先回教室吧,”福尔太太说,“我会给你母亲写信的。”

不仅如此,福尔太太还说,珍妮特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常提到岩獾、树懒、蝙蝠等等带有异域风情的珍禽异兽,而不是小马、兔子等常见的动物,这种偏好显得非常奇怪。

珍妮特对此无力申辩。在她年幼时,母亲就用《圣经》作教材教她阅读,书中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动物,母亲用笔画出它们的形象,以便珍妮特能够记住;而《圣经》中的教义,也成为珍妮特看待世界的支点。

因此,进入学校之后,无论是略显生涩、偏好猎奇的读写知识,还是太过极端的宗教信仰,都让珍妮特和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校长给珍妮特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对珍妮特加以管教。但见到女儿对宗教有如此热情,母亲感到很开心,还带珍妮特去看了电影,以此作为奖励。

从那以后,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开始和珍妮特保持距离。因为对母亲十分信赖,珍妮特并没有感到多么伤心,仍然认真学习,参加各项活动。

珍妮特在宗教事务上非常得心应手,她多次赢得圣经知识竞赛,还被选中担任主日学校露天表演的解说员。

学校生活的不如意,让珍妮特更加相信,自己是属于上帝的。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期待在十年之后进入传教学校,并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教士。

日复一日,珍妮特终于意识到了一个真理:悲喜交替,没有终点。

想要的未必会得到,失去的未必会回来,拥有的也未必会永恒。生活就是这样一场悲喜交替的历程,没有终点,无可奈何。

在成长的过程中,珍妮特对现实的认知逐渐深入,对生活的感知也越发深刻。在家庭中的孤独,学校里的挫败,没有向导、无法看清前路的迷惘,始终缠绕着她热情又善良的心灵。

珍妮特就是个走在迷雾中的孩童,跌跌撞撞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

那么,随着珍妮特逐渐长大,情窦初开之后,她在感情之路上又会经历些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