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好习惯的养成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的作用真的如此巨大吗?
郭沫若有出门时总随身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的习惯;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守时的习惯;90高龄的齐白石有每天坚持作五幅画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最终积沙成塔,为他们的成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可见,自律、守时、坚持的好习惯才是成功的奠基石。
据专家统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大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这些患有“拖延症”的人常在微博中发泄“拖延症”带给他们的痛苦、无助、忏悔与失望。心智健全的成人尚如此,那么缺乏自律的小学生时间观念又怎样?会给教育管理带来哪些烦忧呢?
“听诊”
“报告戴老师,今天4-16内务扣分了。”室长怯怯地说,“时间不够呀。”
“老师,我们迟到也被扣分了,看嘛,要收拾餐具、擦桌子,还要扫地,清洗水槽,人手不够,时间也不够啊!”“厅长大人”居然振振有词。
“老师,我举报李子恒洗澡时半天不去浴室,在寝室偷吃零食,洗澡时还耍水游泳,保育老师生气了,说下次脏衣服送晚了,就不帮我们班洗衣服。”
“老师,李子恒昨天的作业都没交,一天到晚只知道玩魔方,还撒谎说时间不够,他还打我,就因为我催了他做作业……”
六年级七班“民主自治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课就像一锅烧沸的“八宝粥”,各种投诉、检举、抱怨就像锅里叹息的气泡,咕咕嘟嘟让人受不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并告诫自己:冷静!别中了这些“不够先生”的埋伏圈;倾听!只有暴露问题,才能找到根源,解决问题。
“把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够先生”们真的是因为任务重,时间紧才被考核的吗?我得一探究竟。
早起铃声响了,小雄还在蒙头大睡;小林呆坐床头,与周公难舍难分;小杰毛手毛脚,没个头绪;室长普俊杰倒是做内务的高手,可他觉得别人叠的被子都不合格,直接把室员赶出寝室,非要亲自动手。哎!时间哪里够?
吃完早餐,值日生开始忙活了。只见小译左手提扫帚,右手插裤兜,慢慢悠悠,东一扫帚,西一扫帚;小新看看餐桌上的残渣,一脸嫌弃,拎起抹布,翘着兰花指,把残渣一股脑儿抹到刚扫过的地面。哎!真急人!
午休课上,同学们在埋头补作业,“愣头青子”恒还在专心致志玩魔方,班长悄悄走近他,收了魔方,他满脸不屑,嘴里嘟嘟囔囔:“潘老师说晚上才交,我又不是不做……”哎!真是会找接口!
显然,这些同学都有“拖延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拖延呢?针对班级出现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原因:要求完美,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境界,总怕出错,不愿匆匆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过于纠结细节,结果反而拖延误事。抵制与敌意,老师过于严苛,或者无趣,他就不喜欢你,自然就不高兴做你布置的任务,但又不得不做,只好给自己找种种借口拖延。缺乏合作意识,做任何事,一旦分工不明,单打独斗,就会乱套。喜欢单打独斗的孩子往往盲目自信,一旦任务失败,就会消极懈怠,或埋怨,或自我贬低,或愤恨妒忌,自然就不能忍受持续做好这件事。
拖延的危害无穷,它不仅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推迟自己的任务,而且会给他人造成极不好的印象。拖延造成的无用感和空虚感最终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治疗”
篮球天才姚明以他一向守时的风格,获得了队友的认同和信任。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三闲指闲话、闲事、闲思)的数量。知名演员任泉分享创业经验时说:“有想法就马上去做,不要拖,不要想太多。”
拒绝拖延,培养学生守时的好习惯,是我接到新班级后首抓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这些小妙招行之有效。
第一招:当然是强化时间,要求每个孩子有敏感度。
教室里挂上石英钟,寝室配上小闹钟,个别同学还得戴一块走时准确的电子表。让时间与“不够先生”赛跑,强化守时。要求做到不赖床,不迟到,铃声响,安静息。
第二招:当然是榜样引领,提前安排好一切。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让我养成了做任何事都要提前15分钟候场的习惯。早上6:30起床,我会让寝室长把闹钟调到6:15,自己也会准时到寝室督查。早中晚自习课要求自己和孩子们提前15分钟进教室,或检查作业,或指导阅读,或培优辅差,或整理书箱……只要班主任坚持做到,榜样引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效仿,迟到、拖延的问题慢慢就没了。
第三招:必须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巧妙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
利用民主自治公约,设置监督机制,能有效约束学生拖延行为。不按时交作业,由学队长考核,违纪违规由值日班长考核,洗澡课室长考核,按照回到教室先后顺序签字排名,前十名加分,后十名减分,以此相互监督,激发竞争。每周班会课,统计公示加扣分情况,并利用零花钱进行奖惩。表现不好的同学就少发零花钱,或者减少其玩耍时间以示警戒。
做好相应的记录,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是我的第四招。没有条理的生活是浪费时间的刽子手。平常,我会利用“班主任日志”记录同学们的早起、出操、仪表、环境打扫等各项表现,重点记录需要关注整改的问题。利用“学生成长日记”引导反思,找本周亮点、问题,定目标。就这样,简单的事情坚持反复做,不教一日偷闲过。
想尽一切办法团结所有学生,帮扶树立个人信心是我最后的杀手锏。有拖延症的孩子往往情绪消极,很不自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老师应正视这些孩子的个体差异,更应独具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拿李子恒来说吧,虽然每次作业都要三催四请,很让人恼火,我却发现他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表演天赋。因此,我常利用“精彩十分钟”让他主持,参与表演,每次都真心祝贺他,并当众表扬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我发现他作业能按时交,书写也工整了。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治疗”“不够先生”的拖延症时,我特别重视利用小老师,小组合作的力量。当某个学队长发现某个同学拖延了,他们不再弃之不顾,而是主动帮助,为全组的荣誉而战,小组间也形成了良好竞争,每位孩子都特别努力地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
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说:“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让我们从培养孩子“守时”的习惯入手,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让好习惯成就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