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这么多年来你们的日常工作模式改变了吗?
米勒维尼:就像我的交易方式一样,我的日常工作模式也相对不变。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开盘前一天晚上完成的,所以当开市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关注的股票的情况及价格水平。我在上午8:30 到达交易屏幕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可能影响收益率,和与持仓标的有关的新闻,我还会看看盘前期货以了解开盘动向。然后我会查看现有的持仓、更新止损指令,并设置提示----当候选股接近目标买入价格时会有声音提醒,同样,当计划卖出的股票接近止损价格时也会有声音提醒。
我会仔细思考自己要做的每件事情。因为我不喜欢惊喜,所以会试着提前做计划,这样我就不会俊眼,也不会措手不及。我会在收盘期间做好计划以消除情绪因素。当实时交易时,局面可能会让人非常情绪化,因此你提前解决的事情越多,在紧急情况下应对起来就越容易。与我刚开始工作时唯一不同的是计算机的应用,这是 30年前没有的,你可以想象,我当年徒手绘制图表。
Ryan:我在开市前一个小时起床(我在美国西海岸,所以很难早一点起床),然后浏览市场上的新闻和具体的股票信息。在前一天收盘之后我已经准备了一个观察名单并且设置了提醒。我通常在前 45 分钟内不会做过多交易,因为股价有很多误导性的波动和由隔夜新闻引起的变化。
Zanger:我的日常生活和 25 年前一样。随着 CNBC 上的市场行情播报的声音停止,我开始一天的休息。然后我看看股票、期货,喝点咖啡并打开计算机。我使用自己在 15 年前写的 1QXPcom Sounds of Market 系统,准确听取股票的买价卖家讯息。
一旦开市,我会看看股票的走势。如果股价上涨但成交量小,那么它们可能会很快下跌。或者如果成交量很小伴随股价下跌,那么这种情况,是买入的机会。放量上涨或下跌会告诉我它们可能会延续当前走势。
Ritchie I:我的日常工作基本分成两部分:(1) 交易前和交易后,包括每个交易日前后约两小时:(2)交易时间本身。交易前和交易后的工作类似于在游戏前观看游戏电影。一位橄榄球教练曾告诉我:“你必须了解并熟知关键点,这样游戏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从而让你及时采取行动,而不是跟在后面追逐它。”这就是交易前后的习惯对我的影响。
在开盘前我就知道应该买的标的物和点位,所以若没有什么意外,我会不假思索地行动。我在早上开始查看所有的持仓,然后看一下整个盘面及美国债券期货。查看监控列表中的股票,并对我认为有可能买的股票都设置提醒。从该列表中,我确定最后会购买的股票,并且准确计算购买多少。
我整天都在观察监控列表里的所有股票,以及标准普尔指数和美国债券期货。如果当天我没有很多要买的标的股票,就经常看看其他图表,或研究股票市场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是股票市场的持续学习者。
在收盘后,我会浏览 200~500 张每日个股图表,从而编制一系列监控列表。然后,我查看自己的监控列表并筛选可行的想法。我还以特定的方式记录前一个交易日的所有交易。
80大叔解读:
以上是4位大师关于日常工作的模式,4位大师都是在全职做交易,所以工作内容全部都围绕交易展开,这一点毫无例外。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是因为大部分听友们包括我自己,现在都不是全职在做交易。所以这个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有好的方面借鉴就可以了。
而且我觉得在你的交易系统没有实现稳定盈利之前,最好不要全职做交易,也不是说你全职做交易了就一定能做的好。有很多例子,比如说日本新股神CIS,也是在证明了交易系统可行,在股市赚到了一大笔资金之后才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做交易的。为什么呢,因为他那时候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一边工作一边做交易,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做交易,这个时候他才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全职做交易。有的人会说,我现在的工作也影响我做交易,导致我股票一直不赚钱。那我要说的是这种情况你就更不能辞职了,你需要做的是好好打磨你的交易系统,什么时候在股市赚到的钱远远超出工作赚的钱,这个时候再考虑全职做交易也不迟。
另外,我们看到4位大师把工作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交易时间这部分,另一个是交易时间前后,也就是盘前盘后。4位大师也都在强调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盘后完成的,也就是交易中的重头戏----交易计划。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交易圈内都流行这样一句话: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几位大师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关于工作方法,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并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这4位的,你自己觉得怎么样工作更高效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来。但是看看这四位大师的工作方法,看看顶尖交易者是怎么工作的,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对你来说有什么启发,或者有一点儿可借鉴的东西那不是更好吗?
我是80大叔,一个分享干货不吹牛的趋势交易者。如果觉得我的分享有用请点赞。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趋势交易圆桌派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