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之个人修养篇:非礼勿动——提升修养,哪些坏习惯一定要避免?

一、子绝四(孔子四戒):意、必、固、我。《子罕4》

这四件事会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很大伤害。

毋意:别瞎猜,别推测。

      联想到“推理阶梯”,大量人际关系矛盾都是用推理代替了沟通。沟通怕尴尬,采取“心知肚明”的态度其实是放弃。不要臆断,不要瞎猜。

毋必:不要武断,不要什么事说做到就一定要做到。(不要有错误的执行力)

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讨论,可以纷争,然后再做决策,有过纷争的决策往往是正确的。

毋固:不要固执,意识到错误,要学会改变。

毋我:不要主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能做到这点是因为相信实事求是,接受不确定性的发生。

接受不确定性事情的发生,才是人生进步最快的速度。

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要学会和不确定性共舞。

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

1、仁的高级定义:“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更加像一个人的过程。

《怪诞脑科学》大脑更容易想负面内容,焦虑更像原始人,更有动物性。

“克己复礼”管好大脑,不要任凭你的大脑做出决定,在行动前停顿一下,思考一下,“礼”是什么,“礼”的作用是保护我们,并做出相应的规定,这时就更接近“仁”的状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烦恼是由自己内心生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是内心的投射,让世界更好,不是改变每一个人,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自己能够克己复礼,整个天下复归于仁爱的境界。

《思辨与立场》如果在社会生活中还感受到有烦恼,一定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错了!

“仁”不是一种秩序,“仁”是个人修养的境界,“天下归仁”不代表世界上没有不合理的事情,不代表一切东西都是完美的,而在于自己的那个世界发生了改变,看待有点混乱、不合理的世界的看法不一样了,内心变得宁静而接纳,向内用力,说的自己的世界。

孔子“君子思不出其位”,我能把自己的事搞好,整个世界就好了。

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对“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解释,要想实现仁德的境界,就跟自己有关系,和别人没关系。“吾欲仁,斯仁至矣。”

3、颜渊问孔子:“请问其目”,(纲举目张,撒鱼时的网眼叫纲目),抓手是什么,要实现“克己复礼”,要做些什么?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行动之前要有所觉知,不要不知不觉地伤害他人,没有觉知时,“礼”就不存在。

行动之前停一下!觉知、接纳、改变。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照着去做,实践。请允许我按照老师的这番教导去做。

三、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20》

祚:脸红,害羞。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想要做事就难了。

“言之不祚”的人往往是没有真正干过事,不知道这个事很困难,想得太简单,没有实践经验,没有敬畏心。

对大包大揽,夸海口的人要小心。做事要比说话难得多。

孔子喜欢“刚毅木讷,临事而惧,好谋以成”。

四、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孔子有不找的感觉。不用提醒自己“克、伐、怨、欲知不行”,修炼的目标“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用使劲,每天生动活泼地生活,就能处于“仁”的境界。


【学以致用】

夸夸其谈,表里不一

要爱人,必须先自爱,使自己守法守份,事事合乎礼制,然后才有资格说爱人,否则满口爱人,却经常伤害他人,令人厌恶、怨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笔记之个人修养篇:非礼勿动——提升修养,哪些坏习惯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