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泡沫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展望
  二、2008年中国经济
  三、2008年中国泡沫
  四、美元贬值与外汇储备应用
  五、2008年香港可能守不住联系汇率制度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展望
  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引发的危机演绎了从爆发--小步反弹--进一步恶化--不断恶化的走势,目前来看危机已经明显蔓延到了经济各个方面:美国股市在2007年11月份恐慌性暴跌之后近期又大幅下挫 ;国债收益率也在继续探低,收益率曲线呈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消费市场走软已经成为现实,信用卡违约率上升说明消费疲软就在眼前了;高油价和农产品涨价导致通货膨胀数据恶化,美联储在通胀和刺激经济的夹缝中寻找货币政策的空间;最关键的数据是美国的就业数据迅速恶化,12月份失业率从4.7%上升到5.0%,就业市场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现在这个支柱也倒下了;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远高于50%,前景一片惨淡,美国投资者都在期盼美联储大幅降息以拯救经济和股市。
  我发现这个市场有几个特点,让我迷惑不解也让我对前景非常担心。
  一是投资者不理会通胀高企的压力,继续追捧国债。国债收益率差不多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目前在3.63%。 我记得上一波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点在3.1%,出现在2003年6月,这个曾经被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为长期利率低迷之谜。之所以称之为谜,是因为按照传统的投资理论来看,应该没有投资者会以这么低的收益率投资10年期国债这种产品。我想出现这种收益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代--低通胀高增长,市场对风险溢价的要求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点,加上中国和日本的储备资金的追捧导致收益率降低。但目前状态下,美国经济是低增长高通胀,信用利差在不断扩大,所以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应该很高才对,出现如此低的收益率看着有点奇怪。如果说投资者担心信用风险追捧作为安全资产的国债,但是投资者难道没有看到高企的通胀压力吗?在通胀失控的时候,美联储将不得不牺牲经济通过提高利率来保住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恰恰是这一点,让我看到了市场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市场已经完全预期,美联储将会牺牲通胀,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发展。
  第二个特点就是美国将会不顾通胀进行降息,以刺激经济发展,这将导致美元世界储备货币地位不断下降,世界将会美元泛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的讲话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观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月10日表示,美联储准备大力降息,以避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伯南克表示:“我们已做好准备,在必要时采取大量附加行动,以支持经济增长,并提供额外保障,以防范下行风险。”降息可以说是最方便也是短期成本最低的刺激经济的办法,但也是长期成本最高的方法。减息的含义就是美联储放水不让美国家庭破产,因为大部分美国家庭的财产主要是在房产上;降息将会使美元继续贬值,泛滥的美元充斥世界,美国可以轻松鲸吞全世界持有美元投资者的资产,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等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一句话,美联储打算牺牲通胀,通过赖账来支撑美国经济发展。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也干过这种事情,当时美国由于深陷越战等原因导致经济实力不断下降,贸易赤字和资本账户赤字高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出了赖账的办法,打算通过降息和美元贬值来实现刺激经济。这就是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放弃了黄金兑换窗口,放手让美元贬值,坚持了26年的布莱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价格从布莱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35美元兑换一盎司很快升到了1974年的181美元一盎司,1980年1月由于伊朗危机一度上窜到850美元一盎司。美元贬值并没有让美国经济绝处逢生,后来的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货膨胀达到了惊人的2位数,1974年底美国通胀达到了14%,1980年3月又到了14.9%新高,当时大家认为美国经济都要崩溃了。面对如此之高的通胀,美联储最后不得不大幅加息恢复货币信心,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于1980年3月、1980年12月、1981年1月、1981年5月四次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20%,而当时的国债收益率怎么样呢?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981年9月30日达到了15.84%的历史高位,30年期国债也在同一天达到了15.20%的高位。而当时股市会如何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79年3、4月份到了755点左右低点,到1985年之后才算真正走出困境。可惜这里不能把曲线展示出来,要不然大家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我回顾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是想告诉大家失控的通货膨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现在美国又想故伎重演,利用通胀和美元贬值来赖账。所以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候远远没有到来。因为现在的状况和70、80年代的美国特别象,石油价格上涨3倍,黄金价格创新高,通货膨胀数据不断恶化。如果美联储通过降息刺激经济,最坏的时候远远没有到呢。因为70、80年代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比现在要高很多,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牢不可破。这次情况就不同了。首先是美国经济占比下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下降,新兴市场经济前景看好。所以现在美国其实在拿他自己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作赌注提升经济。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次美国搞不好要把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这个老本都赌输掉。因为当年英国的衰落就是从英镑贬值全球英镑泛滥开始的,美国现在正大踏步地走在滑向衰落的大路上。
  第三个特点是美国经济恶化还远远没有见底。刚刚爆出来的消息花旗集团2007年四季度亏损高达98.3亿美元,其中为次级贷款相关资产拨备174亿美元;这是花旗1998年来的首个季度亏损。这个数据直接引发美国三大指数当天就暴跌超过2%。我看到这些数据倒觉得没什么可怕的,所谓报应总是要来的。可怕的是下面的数据:花旗在信用方面损失54.1亿美元,其中损失类贷款拨备38.5亿美元,贷款损失15.6亿美元;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发行人之一的运通银行爆出了信用卡违约率上升,信用卡损失高涨的数据;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Pimco)的格罗斯(Bill Gross)表示,担保公司债等证券能够履行的信用违约交换合约(CDS)市场可能蒸发2500亿美元,并拖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本周四,美林又爆出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市场预期的3倍,除了次贷相关损失外,美林还计提了31亿美元的其他项目资产冲减。另外,美国几家大的债券保险商-AMBAC,MBIC被降级,股价跌到了历史新低,其中一家债券担保公司ACA金融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别。这些数据表明信用市场恶化的局面在不断蔓延,从次级贷款蔓延到了个人信用、公司信用上,目前已经蔓延到了债券担保市场,市场恶化之快远远超过预期。
  我相信美国金融和经济恶化还没有见底。我个人觉得见底的其中一个标志将会是大型债券担保机构申请破产保护,投资者手中持有的大量担保债券被降级,美国金融系统面临灭顶之灾。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联手拯救债券担保机构。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遥远了。
  整体而言,2008年美国经济会在滞胀的阴影下蹒跚而行,目前比较乐观的估计是2008年三季度美国经济能够走出衰退的阴影。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比大家预期的要差很多。德意志银行研究人员就认为,美国经济至少要跌跌撞撞两年才能走出次贷的魔爪。我的观点是比较悲观的,我认为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08年重现70年代末期的滞胀。因为既然美联储要坚决降息,美元要贬值,美元的投资收益在不断下降,全世界投资者手中的美元肯定要回到美国,这样美国搞不好就会陷入纯货币型通胀。我想,现在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等国家手中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不流入美国,更不要流入国际美元市场,这样美国就可以放心地利用贬值和通胀来赖账,解决美国债务负担过重的现状。而这个成本则由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来承担。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明,但是美元资产持有国也不是傻子,已经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他们还会傻到像当年日本那样死命支撑美元吗?至少,现在已经有不少石油输出国因为货币与美元挂钩导致国内通胀压力高企已经放出风来要与美元脱钩,甚至有的国家提出石油用欧元报价。我想日本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了,这次打死它也肯定不会替美国扛着了。关于中国对美元外汇储备的态度我想放在中国部分单独论述。
  简单看一下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情况。老实说,欧洲目前的情况还算比较稳定,虽然也受到了次级贷款资产投资的损失,毕竟涉及的金额还是有限。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欧元区无论是GDP增长、制造业指数、消费者信心这些数据还算比较可以;问题主要是失业率比较高,平均在7%左右,通胀压力很高,通胀大概在3.1%。所以欧洲央行非常为难,欧元区内大国对欧元升值非常不满意,纷纷施压要求降息,但是面对高企的通胀压力,欧元央行几次例会维持利率不变。
  日本的情况应该说是比较糟糕的。GDP增长率2007年年底大概在1.5%左右,比上次数据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济面临走入衰退的压力。由于目前日本央行官方利率-无抵押隔夜贷款目标利率目前只有0.5%,已经处于非常低地步,降息的空间基本上已经没有。考虑到日本目前0.6%的通胀水平,实际利率是负数。但是就这样的利率水平经济都难有起色,就不要说作为日本最大出口国之一的美国经济减缓对日本经济的压力了。
  发达国家经济前景恶化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如何呢?
  非洲。联合国1月9日发布的《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说,在全球经济发展连年减缓的状况下,非洲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2006年增长率为5.7%,2007年增长率为5.8%,预计2008年增长率将达到6.2%。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2006年增长率为6.1%,2007年增长率为7%。报告认为,非洲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日渐增强,采矿业和天然气生产发展迅速,许多经济长期衰退国家,特别是因长期战乱和冲突而导致经济衰退的国家恢复经济发展。
  中国和亚洲。目前,各家机构对中国经济2008年的增长率估计在10%左右。其他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估计应该在5%-7%之间。
  巴西和俄罗斯。巴西2007年的GDP增长估计在5%-6%之间,但是同期的通胀率在4%-5%左右,也就是经济基本上是在货币化增长,是纸面财富。俄罗斯经济实际增长率在7%-8%,但是通胀数据太难看了,通胀率全年在9.5%左右,2007年12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了51.8%。这种国家经济就算增长20%也没有人敢去投资。加上俄罗斯目前政治风险巨大,尽管投资者嚷嚷着要投资俄罗斯,但是真正下手的很少。
  我认为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1、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低迷是可以预期的,问题只剩下贬值幅度和美国经济恶化的程度;2、由于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和美国事实上的美元贬值政策,迫使各国央行为了保经济发展不得不降低利率,以抵御美元贬值本币升值的压力,所以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估计会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高通胀时代,黄金、白金等贵金属投资时代到来了;3、发达国家经济前景普遍较差,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将远远好于发达国家,世界经济发展的风水轮流转,终于转到了发展中国家头上了;4、由于流动性泛滥,全球投资者手中握有资产规模更为庞大,但面对的是一个不断恶化的发达国家投资环境,所以资金会从发达国家不断流出,寻找的下一个投资热点,这个热点应该是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体,而这个目标应该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
  二、2008年中国经济
  我想分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通货膨胀五个方面来简单分析2008年的经济走势。
  1、消费。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7年11月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4.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8.8%,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增速也比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这个数据来看,全社会的消费力量在通胀的刺激下开始步入比较明显的增长期,增速基本上在逐月加快。
  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居民防御性储蓄意愿过高。2008年政府将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在全国各地强力推进,医疗改革走上正轨,医保和社保覆盖范围扩大等等,这些政策将会直接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加上2007年企业盈利增加会提高工资水平和2008年的通胀压力的加大,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期消费在2008年会出现20%左右的名义增长率。
  2、投资。大家对投资的看法比较分散。现在主要集中在央行和银监会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
  目前传出来的消息时2008年贷款增长13%-14%,比2007年16.1%增速下降了2-3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在3.63万亿元。乍一看,好像2008年的投资要下降,其实银行贷款只是投资增长的一方面,间接融资占投资资金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了;另一方面,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发行、上市融资等也会影响社会整体投资规模,加上2008年的政府投资,所以2008年整体投资增速很难小于2007年。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因为2007年经济景气盈利增长的原因,估计会达到2万亿左右的规模;企业债发行管理简化和批准速度加快,2008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很可能出现井喷,加上短期融资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规模比2007年增长幅度不好随便估计,但是增长个50%应该不是问题。
  按照证监会的数据,2007年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7728亿元,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7.28亿手,成交金额4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想2008年随着红筹等港股回归和创业板开锣,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规模达到1万亿估计问题不大。所以我们这么算下来,2008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发行、上市融资等渠道筹集的资金用于投资的规模将大大高于2007年,所以2008年我个人认为投资热潮难退。
  3、政府开支。2007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达到了5.1万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了31%,继续保持了财政收入增速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定的2008年财政政策基调是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财政政策还是刺激性的,所以2008年财政开支规模估计只会上行,决不会下行。加上2008年是地方各级政府的换届年,特有的投资冲动加上富裕的财政收入,政府开支的规模比2007年增加个25%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4、出口。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动机。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专家们纷纷估计2008年中国的出口会恶化。我想或许经济放缓会导致美欧日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但是不会出现恶性下降,估计增速下降2-3个百分点。但问题是全球通胀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很可能会让中国2008年的出口继续加快。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6.5%,但其他货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更大,如欧元兑美元2007年全年升值约10%;印度卢比兑美元全年升值11%,达到9年来的最高点。这意味着,人民币相对于这些国家的货币是贬值的。所以光从目前汇率的角度看,中国的出口增速下降的幅度应该会低于全球经济放缓的幅度,也就是说中国出口的商品会去争夺印度等国家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2008年中国出口很有可能会保持2007年的速度,贸易盈余的规模会创新高。
  5、通货膨胀。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通货膨胀。目前来看形势在继续恶化。
  目前上海一些超市、卖场中,乳饮料、碳酸饮料、果汁等饮品价格已纷纷喊涨,不少饮料的价格涨幅约在一成左右。业内人士介绍,原料等成本价格大幅上升是饮料涨价的主要原因。据娃哈哈有关负责人介绍,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思慕C和呦呦奶咖等乳饮料品牌的价格日前均已上调,涨价幅度也差不多,如公司供应给沪上零售小店的500ml营养快线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45元/箱,上调为50元/箱。一些超市的饮料价格也已经上调。据沃尔玛超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11月底,超市就开始陆续接到各饮料供应商的提价通知,由于尚有库存,卖场到元旦前后才真正涨价,涉及到娃哈哈、百事可乐、芬达、美年达、农夫果汁系列饮品,康师傅、统一等绝大多数饮料品牌,涨幅在10%左右,即每瓶约上涨0.3-0.5元。根据往年情况,一般岁末年初的时候,由于饮料的需求量上升,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厂商都会竞相推出降价、打折、买赠等各种促销活动。而今年,一些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不得不提高饮料产品的价格。此前的近三年时间里,沪上饮料价格都未曾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饮料行业是生产率较高的行业,属于通胀传导的末端,三年来饮料价格首次上涨,预示着今年通胀将进入加速上涨期。
  另外粮价这个通胀的地雷开始冒烟了。据发改委网站公布数据,2007年12月份国内外粮食价格继续上升。其中国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先升后降,稻谷、大豆价格上升;大米零售价格平稳,面粉零售价格上升。2007年12月,国内稻谷、小麦、玉米每50公斤收购价格比上月分别上升1.3%、2.2%、2.5%;大豆每50公斤收购价格比上月上升3.7%。2007年全年平均,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上升5.3%、8.0%、19.8%;大豆每50公斤收购价格比2006年上升32.4%。2007年12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每500克早籼米、晚籼米、粳米集市零售价格均与上月持平;标准粉、富强粉每500克价格比上月分别上升2.7%、2.5%。2007年全年平均,早籼米、晚籼米、粳米、标准粉、富强粉价格比2006年分别上升5.0%、5.8%、4.8%、6.2%、8.0%。2007年12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上月高位回落之后又大幅度上升,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加速上升,均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芝加哥市场最近交割的小麦期货价格月平均每吨336.9美元,比上月上升16.0%;玉米每吨166.8美元,比上月上升11.3%;大豆每吨423.1美元,比上月上升9.3%。泰国大米(含碎10%)离岸价为每吨349.2美元,比上月上升5.2%。2007年全年平均,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比2006年分别上升58.2%、44.4%、45.9%、6.2%。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一个月国家会出台粮食出口退税取消、征收粮食类商品出口税(税率在5%-25%之间)、对基础粮食产品出口实行配额限制等一系列政策,说明粮价这个通胀的大地雷在冒烟了;说白了,未来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了。
  下面这个政策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国务院最近连续出招,对价格进行管制。1月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启动15年来首次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限制近期全国不得调整汽油、天然气、水、电、供气、供暖、公共汽车等公用事业价格。学校学费、住宿费也不能提高,并要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同时,对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实施涨价申报制度。1月14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对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国务院表示,将依法加强对粮、油、肉、禽、蛋、饲料、液化气等重要商品价格的监管工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我在新闻联播上听到价格管制这个词的时候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价格管制是属于计划经济特有的,这个远离我们15年的政策又回来了。强硬的价格管制已经被市场无数次证明根本是无效的,可是今天我们又把它搬出来,说的不客气一点,在控制通胀上,政府已经说是江郎才尽(嘴上几点德,就不用另外一个难听的词)了。这些政策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或许能够保证老百姓过个好年,能不能撑到两会都会是个问题。因为市场有一百个办法对付价格管制,例如小幅加价、降低产品质量和单个商品含量、价格寻租、黑市盛行等等。
  以上分析的结论是:200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至少应该能够在10%以上,通货膨胀率在8%左右。
  三、2008年中国泡沫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基本面恶化的后果是资金不断流出发达国家,到其他经济稳定地区追求高收益。当前,放眼世界,经济最炫目的地方是中国,经济增长屡创新高,本币币值需要重估,奥运会聚集内外各种人气,国内消费需要开发,市场潜力无穷,最关键的一点是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一般水平,据估计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增长将会达到40%左右。在当前状态下,这样一个市场不吸引资金不出现泡沫那才奇怪呢。
  要分析泡沫问题,就绕不开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先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
  1、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升值幅度肯定超过10%。2007年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外汇储备以月增幅平均达455亿美元以上的速度增长,而2007年下半年开始,这一增速略有放缓。其中,8月、9月、10月的增量接近上半年平均增量的一半。而11月份外汇储备增速加快,达到了421亿美元。贸易顺差仍是2007年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全年贸易顺差总额达2622亿美元。此外,年内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大约为650亿美元。按照近期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定义,热钱的计算方法为外汇储备增量减去实际利用外资和贸易顺差。因此可以计算出,2007年热钱的规模是1347亿美元,而2006年这个数据只有3.62亿美元。这一象征热钱的“投机指数”一年间飙升了370余倍!
  热钱规模的迅速上升对央行的流动性对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截至2007年12月27日,央行总计回笼的资金量达到了6.94万亿元;其中,央行今年通过在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5.14万亿元;10次上调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回笼了大约1.8万亿元资金。这样回笼资金央行是要花成本的,按照2.5%的成本计算,一年的成本大约在2000亿。我估计今年央行的损益表会非常难看。这个亏损最后谁买单,最后要么是财政,要么通货膨胀。
  进入2008年央行对冲的压力继续上升,2008年光到期的3年期央票规模就有1.38万亿,央行如果要对冲就得用更高的利率发行债券。假定,2008年中国贸易盈余比2007年增加20%,达到3164亿美元,直接外商投资规模控制在700亿美元,加上热钱规模假定控制在1500亿美元,央行在2008年至少要对冲流动性5.13万亿=(3164+700+1500)*7+1.38万亿。这个数字应该说是非常保守的数据。最近一次增加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目前已经到了15%的历史高位,就算再往上加2个百分点,也就只能冻结大概7200亿元。那么央行至少还要发行4.41万亿的票据,这个数字基本上已经是2007年年底央行利用回购和票据回收的流动性余额的63%。加上加息因素,2008年回收流动性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所以我觉得央行可能会要求加快人民币升值,甚至不排除再次突然升值。
  央行的利率政策也基本上用到头了。现在美国隔夜拆借基准利率不过4.25%,一年期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3.39%,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4.14%,现在实际上已经是负利率了。美联储本月估计就会减息到4%以下,所以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可能要继续下滑,加上人民币币值低估,美国金融资本只怕削尖脑袋也要进入中国套利。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继续提高利率,无异于用无风险利润在召唤全世界被美国次贷问题吓破胆的投资者。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央行无论是存款准备金、央票发行还是利率政策基本上已经到头了。现在留在央行手头可以操作的工具只剩下升值和资本输出两条路了。
  直接升值的问题是无论是加快升值步伐还是一次性升值并不能阻挡热钱的进入。因为现在无论是投资者、央行还是中国老百姓,谁也不知道人民币升值到什么地步才是合理的价格。而市场从来都是过头的,所以人民币大幅升值阻挡热钱进入的希望不是太大。
  那么还剩下一条路,这条路当年日本人也走过,就是直接对外投资。无论是个人直接对外投资还是企业和政府对外投资,都需要把手里的人民币换成外币,这样对于热钱进入、货币供应量增加都是一种解脱。
  2007年8月17日,外管局发布消息出台港股直通车政策就是个人直接对外投资的一种体现。但这个政策因为监管机构之间沟通问题一拖再拖,后来在2007年10月底港币汇率被投机资金冲击的时候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暂停。其实,客观地讲,当时放开直通车政策的时机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当时恒生指数暴跌,指数也是在20000点左右,市场估值也是比较合理。从最近来看,应该说时机也不错。港股因为美股的原因暴跌。当然,不知道管理层会不会有这个市场考虑就不知道了。现在可以说就算去投资全球股市也比在2007年年中要好很多。当然美股市绝对不能投了,欧洲和日本也够呛。也就只能搞一点新兴市场投资了。我个人认为国家可能会在今年的4-5份放开直接对外投资,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价格管制政策完全失效的时候,加上热钱进入有增无减和全球股市暴跌之后投资风险的降低,时机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估计可能会先从香港放起,慢慢放大到其他新兴国家,最后才会到美国。那么,放开对外投资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不是会完全消除,我想这个很难。具体情况还要到时候再分析。
  2、房地产市场泡沫。本币升值国家(地区)无一例外都会出现房地产价格暴涨,无论是日本、台湾还是韩国、印度。所以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是肯定,但问题是未来还会不会上涨?现在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拐点之说甚嚣尘上。我个人的观点是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讨论拐点的时候,因为目前顶多是调整。无论从未来经济发展、收入提高、还是人民币升值都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还没有到头。
  据发改委网站17日公布,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上月高2.1个百分点;与上月比,二手住房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办公楼、商业娱乐用房和工业仓储用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8.0%和5.2%。同比涨幅比较大的城市有:北京15%,石家庄10.5%,长春11.3%,哈尔滨13.8%,杭州13.7%,宁波14.8%,深圳16.4%,南宁14.4%,海口10.8%,重庆13.5%,兰州12.4%,乌鲁木齐21.3%,牡丹江10.6%,无锡10.1%,温州10.3%,蚌埠12.2%,岳阳13.3%,常德10.3%,惠州14.1%,北海18%。从发改委的此数据分析,同比增幅仍根本没有支持全国楼市“拐点”的观点;稍微能宽慰人心的是,环比增幅在降低,显示楼市的确是受了调控政策的影响。京沪穗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仍是受调控政策影响最大的,但诸如石家庄、哈尔滨、长春等城市涨幅的加快则说明,全国二线地区的楼市在加速上涨。
  而外资对投资房地产的态度如何呢?从2007年12月17日到2008年1月11日,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商务部先后下发了八批“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名单”,共涉及182家房企。2008年1月11日最新下发的《2008年度第一批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名单》对9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了点名。分析这些名单可知,外商正在通过新设、增资、并购和变更经营范围等(新设和增资占比90%以上)多种途径介入内地房企,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也因此日益扩大。其次,外商入股内地房企的渠道也不断增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置业公司、园区开发、酒店等(开发公司和置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5%),都成为外商的目标对象。第三,外商追逐内地房地产企业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乎可以说,凡是有内地房企存在的地方,都有外商的身影闪现。外资利用宏观调控下国内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时机大举入侵,坐等人民币升值套利。可以说宏观调控为外资创造了更好的投资条件,肥水流到了外人田里。
  那么20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以什么样的速度膨胀呢?我想具体数据很难说,但是全年房价上涨30%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2008年如果人民币升值10%,通胀8%,加上10%的正常升值,全年出现30%的升幅是很有可能的。
  3、股市泡沫的问题。股市应该说是最难以估计的。我想在经济增长势头不减,企业盈利没有恶化的前提下,出现暴跌的概率很小。但是如果国家放开个人直接对外投资估计对国内股市会有不小的冲击。整体而言,在流动性过剩、负利率、本币升值、奥运概念、企业盈利支撑等支持下,股市应该还是会上行,在非理性状态下,上证指数冲上8000点或者10000点也不会让我觉得奇怪。
  4、泡沫之后的中国
  分析了汇率、股市、楼市的泡沫问题之后,留有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出现10%以上的通胀率,会不会出现泡沫之后的破灭。
  我想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出现10%以上的通胀的条件,因为我们具备了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粮价油价等基础产品价格上行,经济发展导致需求上升等条件。通胀目前没有恶化的几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利用储备粮抛售压低粮价,利用给中石化等企业发补贴压低能源价格,利用公用事业企业政府控制权力压低水、电、气等价格,加上最近利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企业价格。
  如果出现了10%左右的通胀,政府会怎么处理?我想无外乎三条,一是加快升值同时加大外汇进入管制,二是加息,三是刺激个人和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当然,现在说泡沫恶化之后马上出现泡沫破灭还是为时过早,我觉得有可能泡沫会持续1-3年。这要看当时全球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本身对通胀、汇率升值等的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