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一千零一问系列之四:优先级排错怎么办?

这是敏捷开发一千零一问系列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问题总目录

这个系列的文章太多,除了用于总结性篇章外,请访问“问题总目录”查找感兴趣的具体问题。

初始问题

对于不断更新的需求,导致需求优先级的判断出现了错误,知道项目周期后期才发现,怎么办?

答案

1. (临时方案)确保所有排序均是由PO完成的

常常出现所谓现场客户、由客户出PO、由一个销售当PO的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

PO一方面要熟悉具体的需求和原始目的(广度与细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该对产品的商业目标、终极目的了然于胸(高度与深度),才能站在企业立场而非简单的客户价值立场。

从这一方面看,“有无限时间陪着我们的现场客户”和“一个销售”,其细度有余,高度不足,很容易带入歧途;而由“客户出PO”则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客户的想法一变,项目就会变化,也不符合企业的利益。

2. (最终方案)优先级排序应该基于较为稳定的商业计划,要确保有产品总监或项目总监来把控产品或项目方向

一般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排列优先级的依据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客户价值方面,一个是开发因素方面(比如对架构的影响、需求间的依赖)。但这些都相对浅薄的理解。

真正决定什么优先的因素,是产品或项目的商业目标,并因此制定版本计划,在版本中体现优先级。

作为产品,每个版本都是为了打败某个竞争对手,取代某个已有产品,获取某类客户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若商业目标明确了,那么要做什么功能才能达到商业目标,应该也是相对明确的(或者说,只有商业目标变化时,才需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会突然有人一拍脑袋又变了)。

这一点要求产品研发需要产品总监来做好产品的商业计划,并与具体负责的产品经理不断制定和沟通产品版本计划,并进而明确版本中应该实现的功能。

作为项目,看似是为了完成需求规格上面的描述,其实是为了支撑客户的某个业务。这个客户业务,乙方要有人明确是什么,并最好能预见未来的业务。这样除非这个业务的优先级发生变化,项目任务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另外一个要做好的事情则是项目切忌不能客户说什么做什么,或者什么项目都做,而是要想好自己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平台化以进行积累的东西,才能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成为某个领域不可替代的供应商。

这一点要求应该按业务领域设立项目总监,对外不断审视领域的投资价值、分析客户群,对内推动核心业务的开发而抑制周边业务的开发。有了这个主心骨,就只有符合实现想好的业务方向的项目才接,自然也就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项目要想被乙方控制,初期很难做到,甚至说如果这样是找死;但是如果做了很久还处于什么项目都做,客户说什么做什么的状态,则是在等死。

案例

1. 一个军工项目

这个项目发生在某年的10.1阅兵仪式上,但可别就此认为所有需求都与此有关,里边还是掺杂了甲方很多人的想象,面对强势的甲方,这些需求很难拒绝。

不过项目负责人还是很清楚那天这个软件到底会被用来做什么的,所以核心功能被提前4个月完成并经常使用(因此也很少有缺陷);而其他功能被扔在最后零星且“凑合”地实现。在最后期限逼近的时候,所有纯粹的想象都烟消云散,最重要的功能顺利运行。

2. 一个产品

这个数字电视产品研发时,国外已经有两家企业运营一段时间了,因此主要工作就是“抄袭”他们的功能。在抄袭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成为国内的佼佼者,但是现在反观走过来的几年,反而冒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呢?

原来直到10年后的今天,有很多功能仍然没有“被使用”,原因就是国内电视台有自己的业务规矩,比如年龄分级、赛事区域禁播这些功能,在国外是很热门的,但在国内至今也没有运营。这些功能的优先级在国内和国外排,会截然不同,这不是一个开发问题,而是一个客户的业务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当年这个领域的竞争不像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这么强,加之团队的工作能力极强,结局很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

补充

很多问题的发生,并不局限于要在开发组的范围内找答案,而一定要追究最终的原因(无我)。

很多时候人们只现在在自己范围内找答案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可以控制,可以解决。但实际上如鞥这些答案解决问题不彻底,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但如果遇到了别人的答案,则应该遵循劝人、帮人、替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在这家企业、这个部门、这个项目上有可能失败,但就像共振一篇中所提到的,如果因此而放弃,则必定失败;不但如此,还会失去在那家企业、那个部门、那个项目的成功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