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内卷 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现如今吃饭,比较自然的话题是房价,稍微深入一点的就是关于教育内卷。一起成都学生跳楼事件,把这个问题再一次推向白热化。昨晚有幸和几位朋友浅谈了这个话题,突然觉得想一吐为快。不提内卷,先说教育,特别是亲子教育,我有如下不成熟的看法。

一,所谓父母子女,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

爸妈虽然都是农民,然而从小,我就被教育我的人生我做主,想不想飞,想要怎么飞、飞多远,全凭我自己。我并不是一个骨子里就热爱孩子的妈妈,相反,我是一个自我型母亲,我似乎没有很认真地盘算过要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眼看嘟教授已经十岁了,我依旧没有想过这个话题,我经常关心的是,你最近有什么不开心吗?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有什么新的好玩的要和我们分享吗?你的理想和梦想有什么变化吗?至于文化课,除了爸爸出差,老师布置的要家长签字,我顺带看一下内容,我基本不清楚他们教了什么。感觉新闻里全是以爱之名掌控孩子学习乃至人生,把孩子搞得喘不过气来,我很好奇为什么很多父母选择性地看诸如学而思、猿辅导等资讯,却不愿意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智慧。

二,陪伴与引导,也许是为人父母该做的。

昨晚席间,有智慧的东道主讲了一个小细节,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他喜欢看书,解读了行里发的《原则》一书,又分析了考核内卷、领导力等话题,让我顿觉很有意思。他分享道,现如今已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初中时,因为刚来到省城念书,有些微吃力。他对话儿子:咱争取做最后第二名好不好?虽然总有人需要做最后第一,而且最后一名的同学也照样很开心,但要是能略微好那么一点点,也挺好的,是不是?另外,他每天坚持看书,给儿子发读书笔记,身体力行地诠释阅读的力量。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爸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含辛茹苦、坚韧执着,对待艰苦的餐厅工作累并快乐着,成为我们姐妹仨最好的精神食粮。现如今,面对学吉他的嘟教授,我很少督促他,我只是自己争取每天练钢琴,有时候还特地学同一首曲子,用琴声走入他的内心。

三,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总有人问我,给孩子报了哪些兴趣班。得益于嘟嘟爸爸的淡定与坚持,从小到大,给嘟教授报过的兴趣班屈指可数,目前还在坚持的是吉他和足球,很快足球也要结束(因为实在教得太不用心),唯一想让他坚持学的就是吉他课,因为教课的老师是良师、是益友。老师是台湾人,第一次接触就觉得他浑身散发着对音乐的热爱,教课的内容又经典又有章法,对孩子及其耐心、包容。嘟教授没能遗传妈妈的良好音准与节奏感,我一度有点点小焦虑,但是老师一直微笑着告诉我慢慢来。邀请老师来家里吃过两次饭,嘟嘟爸爸和他聊诗和远方,两个有趣的灵魂在酒杯的碰撞下交相辉映。现在,嘟教授的吉他水平依旧平平,但每天洗澡时,总能听到浴室小歌手在尽情歌唱,这,也就是让他坚持学电吉他的初心吧。

关于内卷,我觉得想说的就这么多,我一直很心疼现在孩子们。看似衣食无忧,实则压力山大,从小就被父母们的焦虑喂养,总被家长们以“别人家谁谁谁不也在学“而裹挟前行。每当有人问及学区房、教辅材料、兴趣班等等话题时,我特别想反问一句,请问,你真的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吗?孩子,真的是你的附属品吗?一直喜欢看一诺的公号《奴隶社会》,有一次看到推荐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看了北欧和日本的幼儿教育,感触颇深。也许,目前中国的环境无法让学校教育做到像北欧那样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那我们至少可以学习日本,多一些通识教育,少一些鸡血文化。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内卷的粗浅看法,欢迎拍砖。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育内卷 谈谈我的粗浅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