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冬至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至”有极致的意思,冰益壮,地始坼,隆冬时节到了,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昨天冬至已过,一年中最冷也最难熬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话说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所以,在中国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南方,不同的地区在冬至这天却又不同的吃法。广东人吃烧腊与姜饭,杭州人吃年糕,四川人吃羊肉汤,湖南和湖北一带吃赤豆糯米饭,南方还有些地区吃冬至团(冬至丸)。总之,强调进补是关键。

小时候,每到这天,父亲都会提前抓一副补药,炖一锅猪肉或排骨。因为家里穷,羊肉是我们家买不起的。父亲就用猪肉或者排骨代替。我和哥哥每年都盼望着这个日子,就是那种盼望过年一样的盼。所以后来的岁月里,这天总给我那么多暖暖的记忆。

又到冬至,闻着食堂里飘出的羊肉香味,我又开始悠悠地思念起我的父亲来。

晚上回家,虽然再也无法炮制父亲的药膳,我也当为儿子炖一锅肉菜,让他感受节日的温暖,也明白传承的意味,也包括爱的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到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