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 | 别因为走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1

在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以前,我一直把这当做我努力的方向。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上初一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因为一篇作文被拿到初三的班上去当做范文念,就觉得自己打赢了全世界。

回家向父亲炫耀,父亲说,我给你出个题目,你要是能写出来,我就认可你有初三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个题目我至今都还记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当然没写出来。那时网络还没那么发达,无处查询这首没背过的词句的意思,单纯地觉得应该很深奥。很多年后终于了解了词意,才觉得也许父亲就是随口念了一句自己喜欢的词吧。

2

那时候没有自媒体,对于每个喜欢写作的人来说,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在纸上就是最美好的愿望。我也不例外。

这个愿望第一次实现是在一次市作文比赛中。

我牺牲了一个中午的午休时间,写了一篇参赛作品交上去,拿了全县唯一一个一等奖。父亲带着我上市里去领奖。颁奖的老爷爷是市作协的老作家,指着我名字里的“蕤”字说:“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文化,希望你的文学之路如同你的名字。”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老人,因为到目前为止能一次读对我名字的人也没超过十个。

3

因为喜欢写写东西,心里想说的话也着实很多,我遇到的语文老师们都对我有些偏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一的语文老师,因为兼管学校的图书室,每周五便悄悄给我开小灶,领着我去图书室随便选。于是每个周末我都能抱着一摞课外书看。学校给语文组订的学生刊物到了,语文老师也是拿给我先看,我看完了,再分发给同学们传阅。

至今我都十分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偏袒”。

后来我上了高中,选了文科。我的语文老师是全省有名的状元之师。我以为我将继续遇到更好的引路人。可是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老师便根据自己研究出的规律,偏执地锻炼我们用一种近乎于“八股文”的形式来写作,强调的也都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

我第一次对写作出现了不适,以往备受青睐的写作方法也不断在老师那里碰壁。

大概从那时起,开始知道写作这条路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更长更宽。也从那时起慢慢忘了曾经有个写作梦。

4

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申请了一个公众号。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写。每天最兴奋的时候就是半夜写文章的时候。看着一篇篇文章发出去,阅读量一点点涨上来,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我对写作有一些敬畏,虽然追逐流量,但也不想放下一些坚持。那时候总是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不能为了流量就去写一些低质的文章充数。于是乎每天都在研究流量大号的写作手法,自己写的时候也精心遣词造句。写了半年多,自己总结了不少写作技巧,还去两所学校做过分享。

至今为止,那都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日子。

后来凭借自己的公众号,进入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大学毕业顺利就业,拥有一份看起来体面的工作,我本以为这才是我最好的归宿,但是一件小事让我幡然醒悟。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半左右,从文案做到产品运营再到广告投放,我以为我在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但是尽管有了客户的认可,有了业绩的支持,有了领导的夸赞,我依然觉得内心有一些缺失的东西。

直到有一天,公司内容总监邀请我到他们部门分享,分享的内容就是如何写好公众号。我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一张思维导图,然后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进行分享。针对同事们提出的问题,我全部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答疑。分享结束后,内容总监在公司大群里发布了我的分享内容,内容部的同事们都说收获满满,也有其他部门的同事们纷纷给我点赞。就连公司的大总也在群里说:“小蕤同学在公众号这一块,在整个公司都是做得很好的。”

那天晚上我突然找回了许久没有的成就感,就像一年多以前熬夜写的文章第二天阅读量有几十万一样,就像站在讲台上自信地向别人分享我的写作经验时一样。我突然知道我丢失的东西是什么了。

那天我发了一天动态说,没想到工作一年多以来,最大的成就感居然还是写作带给我的,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回到这条路呢?


有位朋友看到后,发消息给我说:“二十岁的心,应该去全世界流浪。”

5

我去找大总辞职的时候,大总说:“如果你是想去做内容,我可以调你去内容组,做你想做的事。”我当时很感动,我把它当成一位长者和职场前辈给我的最大认可和鼓励。

看了看我已经荒废两年的公众号,想起曾经无数个敲打着键盘的夜晚,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迷了路的战士。

我们总是有很多愿望,有很多想法。人生的路上也总是充满选择。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刻选择一个自以为的最优项,但是请不要因为走太远就忘了最初出发的目的。


祝愿每一个心里有梦的人都能坚持到发光的那一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问 | 别因为走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