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832】讨伐田承嗣。2023-02-15

14、

六月十五日,兴善寺胡僧不空去世,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号为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15、

京师旱灾,京兆尹黎幹制作一条土龙祈雨,亲自与男女巫师轮流舞蹈祈鱼。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效果,又祈祷于孔庙。皇上听闻,命令撤去土龙,自己减少御膳,节约用度。秋,七月二十一日,终于下雨了。

16、

朱泚入朝,到了蔚州,生病,诸将建议回去,等病好了再来。朱泚说:“我如果死了,你们就抬着我的尸体继续前进!”诸将不敢再说。九月四日,抵达京师,士民围观者堵满街市。九月五日,皇帝宴请朱泚及将士于延英殿,犒赏之盛,近年来从未有过。

17、

九月六日,回纥擅出鸿胪寺,白昼杀人,有司将他逮捕;皇上下令释放,不予追究。

18、

九月八日,命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别统率诸道秋防部队。

19、

冬,十月六日,信王李瑝薨逝。十月九日,梁王李璿薨逝。

20、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诱使昭义将吏作乱。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

1、

春,正月,丁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驱逐留后薛萼,率领部众归附田承嗣。田承嗣谎称救援,引兵袭击相州,攻取。薛崿逃奔洺州,上表请求入朝,皇帝批准。

2、

正月七日,郭子仪入朝。

3、

正月八日,寿王李瑁薨逝。

4、

正月十一日,卢龙节度使朱泚上表请求留在京师做官,以他的弟弟朱滔为知幽州、卢龙留后,皇帝批准。

5、

昭义裨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都是薛嵩同族。正月十四日,皇上命宦官魏知古到魏州晓谕田承嗣,命他与薛氏诸将各自安守自己的疆界;田承嗣不奉诏,正月十九日,田承嗣派大将卢子期攻洺州,杨光朝攻卫州。

6、

正月二十一日,西川节度使崔宁奏称击破吐蕃数万人于西山,斩首一万级,俘虏数千人。

7、

正月二十二日,皇帝下诏:“诸道兵有逃亡的,没有皇帝制敕,不得招募补充。

8、

二月一日,田承嗣引诱卫州刺史薛雄投降,薛雄不从,田承嗣派刺客杀死薛雄,并屠灭他全家,占据相州、卫州等四州全部土地,自己任命官吏,抢走其精兵良马,全部归属魏州;又逼迫魏知古与他一起巡视磁州、相州二州,指使将士们割下耳朵,划破面皮,请愿以田承嗣为帅。

9、

二月七日,立皇子李述为睦王,李逾为郴王,李连为恩王,李遘为鄜王,李迅为随王,李造为忻王,李暹为韶王,李运为嘉王,李遇为端王,李遹为循王,李通为恭王,李达为原王,李逸为雅王。

10、

二月十二日,任命华州刺史李承昭为知昭义留后。

柏杨注:

知留后。唐政府此项任命,只是显示不承认昭义战区被兼并。

11、

河阳三城使常休明,苛刻少恩。他的军士参加秋防回来,常休明出城劳军,防秋兵与城内兵合谋攻击他,常休明逃奔东都洛阳;军士们推举兵马使王惟恭为帅,大肆抢掠,好几天才安定下来。皇上命监军冉庭兰慰问安抚。

12、

三月一日,陕州军乱,驱逐兵马使赵令珍。观察使李国清不能禁止,只能言辞卑微的向所有将士叩头,才得以脱身而去。军士们大肆抢掠库物。正巧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朝,经过陕州,皇上命李忠臣调查。将士们畏惧李忠臣兵威,不敢动。李忠臣用荆棘为篱笆,圈出一个场地,令军士匿名投入自己抢掠的库物,一天之内,得一万缗,全部给自己的随从士兵作为赏赐。

13、

三月十二日,薛萼、常休明都到宫门前请罪,皇上赦免,不予过问。

14、

当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所轻视。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娶田承嗣的女儿为妻,在魏州,与田承嗣的儿子田维打马球,马惊,误触田维,田维摔死;田承嗣怒,囚禁李宝正,告诉李宝臣。李宝臣道歉说自己没把弟弟教好,送上一根木杖给田承嗣,请他代为责打教训;田承嗣于是将李宝正乱棍打死,由此两镇交恶。等到田承嗣拒命,李宝臣、李正己都上表请求讨伐,皇上也想利用他们的矛盾讨伐田承嗣。夏,四月三日(原文为乙未日,根据柏杨考证修改),皇帝敕令,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往魏博,如果田承嗣拖延抗命,即令进讨;只问田承嗣及其侄子田悦的罪,其余将士弟侄如果能自拔反正,一切不问。

当时朱滔对朝廷比较恭顺,与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打魏州北部,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打南部。五月三日,田承嗣部将霍荣国献出磁州投降。五月十五日,李正己攻打德州,攻拔。李忠臣统领永平、河阳、怀州、泽州步骑兵四万人进攻卫州。六月九日,田承嗣派部将裴志清等攻打冀州,裴志清率部众投降李宝臣。六月十二日,田承嗣亲自率军包围冀州,李宝臣派高阳军使张孝忠率精骑兵四千人抵御,李宝臣大军继后而至;田承嗣烧毁辎重逃遁。张孝忠,是奚部落人。

田承嗣看见诸道军队四面而来,而自己的部将大多叛变,惧怕,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求准许他戴罪回京朝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832】讨伐田承嗣。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