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之纲——四句教

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他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他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则是他的价值观,而“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他的方法论。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是无善无恶的,作为万物的世界自然也是无善无恶的。在这个“无善无恶”、一团“和”气的世界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自然就需要心发出“意”。

有些人的心体被沾染,正如世界观受外物影响一样,所以由此而形成的人生观必然有善有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知是非善恶的良知,人人心中都有完美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格物的方法论来为善去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从四句教作为阳明学大纲的语境出发,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把天地万物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爱,那他必会树立“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也会真诚恻怛地践行“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核心的价值观,因为阳明心学有一套无与伦比的方法论:静坐与事上练。

四句教是一个正循环,正确的世界观会让人拥有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人人都拥有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会反过来自然而然地塑造善的世界观。如天地万物一样,生生不息,周游不止,一善百善,天下皆善;一和皆和,天下皆和!

首先我们来说的就是世界观——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是宇宙万物的主人翁,有强大的意志。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被物质世界蒙蔽、控制、改造,而忘却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谛。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所以不要乱给事物贴善恶的标签,否则标签反过来会干扰控制你。取消我们和外物的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他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做到不以自己的私意来衡量外物时,我们就不会受到外物的限制和支配,我们就可以支配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安放。

接着谈到人生观——有善有恶意之动:

人生的目的是“内圣外王”,即致良知。只要能致良知,在任何领域都能水到渠成地建功立业;人人平等,皆可成圣;意志独立方有自尊;按照良知的指引去为人处世,心情非常愉快,头脑格外清晰,不装体面,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从此养成了狂者的胸襟。若犯了错误,只要改正即可,这是入圣的真大道。如果你信良知的真是真非,自然有大无畏的精气神充盈你的心间,让你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意志、顶天立地的人。倘若有人强迫你的意志时,你该无所畏惧奋起反抗;每个人都有七情,但不能过度,贵在尚中;君子不器,不要把自己限制死;不要拘泥于外在的规则;如果良知被习气所染而蒙蔽了,那我们心发出的意就有了善恶。去恶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光明我们的良知。

接下来说的就是价值观——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与智慧的直觉力,人人皆有。要坚信你的直觉、本能、第一感的良知,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法宝,良知和行动要保持一致,行不欺本心;每个人都要按良知的大小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追求的范围要和良知大小相匹配,心所安处,就是良知。

最后要说到的就是方法论——为善去恶是格物:

学习心学的关系链是立志——谨独——意诚——知行合一——良知;四事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静坐修行,独处时自我管理,包括分析、目标、信心、毅力、心态、学习、检验、反思。事上磨练,在具体事物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最后进入“不动心”的境界工作即修行,在工作中致良知;放下我,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会发现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更多;责人与责己,不断地反省与自检,对自己狠,对别人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抱定问心无愧的心来应对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危险;用良知战胜恐惧,锻炼勇气,在危机来临后用前摄行为控制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心学之纲——四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