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不是不好,而是本可以更好

你是否常处于这样的状态:

走不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始终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
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要跳槽,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喜欢小富即安的生活,害怕跳出舒适圈。

你有上述烦恼吗?如果你想要被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想要获得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来这本书——《跨越》里找答案吧。

介绍这本书前我们来看看知名大咖对它的评价:

并不是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愿意真诚地分享未被美化过的经验;所以当真诚的人生经验到来时,请抓住她。——知名作家张佳玮

Lydia这本书典型地体现了"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这一目标,她的言语更温暖一些,结合我的《认知突围》,可以对当代迷茫的年轻人下一剂恰到好处的药方。——蔡垒磊(《认知突围》作者)

年轻的时候能看到这本书,是非常幸运的。——剽悍一只猫(知名自媒体人)

是的,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遇到这本书,绝对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会让我们有着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甚至会改变我们今后的人生轨迹。

《跨越》这本书的作者Lydia是从一名小学老师一跃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是一位在“996文化”中从不加班的“异类”,一位收费的职业规划咨询师,一位实实在在的跨越者。这本书汇集了她宝贵而又真诚的实践经验,帮助年轻人破除思维局限,找到属于自己的上升通道。

Lydia自嘲这是本鸡汤,实则是一本汤中有肉能量满满,为你解惑指明道路的书。她文笔犀利,时刻点醒迷茫的你,阅读这本书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接下来我将分为3个重点,来为你详细介绍书中的内容。

01.走出原生家庭,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Lydia是一个从小就缺爱的女生,他们家族重男轻女,她爸爸有7个兄弟,每家都至少有一个儿子,只有他们家是一个独生女。

出生时写信告诉奶奶,结果等不到任何回复,家人还建议她爸爸再偷生一个,因为女孩毕竟是别人家的人。

他爸爸承受着这样的压力,总会在Lydia遇到挫折时爆发出来:为了你,老爸多么不容易,你什么时候才能让爸爸挺直了腰板呢?

这些话深深的刺痛了Lydia,极度缺乏认同感的她,比同龄小朋友成熟的早,大二就开始自食其力了。

她妈妈控制欲强,脾气暴躁,经常把她当作情绪垃圾桶。

她给妈妈安慰,心理辅导,让她养宠物,掏钱给她报旅游团,所能尝试的都尝试了,仍然得不到妈妈的关心和理解,还需要承受无休止的指责和谩骂。

在离家很近的学校工作了两年后,Lydia再也受不了了,来到了北京。

在这里她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遇到一批同龄的牛的不得了的同事们,见到了阔别很久的旧相识,有各种实现奇思妙想的平台,生病了还有男朋友的关心和照顾。

再来看她的原生家庭后来怎么样了?

她妈妈退休后重新找了工作,继续融入社会,开始四处旅游,开始学会跟Lydia说话的时候照顾对方的自尊和感受。爸爸更加心无旁骛的打拼事业,父母双方也不再吵架,子女不在身边,没有了撒娇耍赖的后盾力量,于是两人开始举案齐眉起来。

你看,老人和小孩一样,放手,才能更好的成长。

为什么父母会这样伤人?他们那一代,经历过动荡,错过了教育,失去过梦想,他们的阅历和思想高度,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受到高等教育的我们,冲突在所难免。

当我们长大要离开,他们会失落,会纠缠,会威逼利诱,就像不愿意去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你要哄一哄,然后大胆的放手。

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他们不知道你离开后会是什么样,你活给他们看,用结果说话,他们自然就踏实了。

如今的Lydia不仅事业有成,还拥有了甜蜜的爱情,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婆婆,教给她一个女孩怎么保养,远程为她诊断身上的小毛病,以前的缺失现在一件件地补了回来。

为人父母,仿佛就是一张豁免金牌,能够为一个有着诸多缺点的人瞬间披上无可指摘的光辉。哪怕他无知、自私、愚昧,在孩子面前,他就是不可违背的天命。

遇到坏人可以报警,朋友可以决裂,情人可以分手,可唯独原生家庭将我们紧紧栓在这无形的囚笼里。

如何与父母和睦相处,Lydia的建议是自己没有完全摆脱困扰前不要尝试解决,当自身心理不够健康和强大,很容易在尝试沟通的过程中再一次被父母影响,得到非常负面糟糕的结果。

隔离开来比较好,我们只有在一个更纯粹的环境里才能彻底自我净化,向更好的自己进发。等到你足够强大后,再回头面对父母的唠叨和指责,会更加坦然地说:“好好好,都依你。”

02.摸清职场规则,路才会越走越顺

有一天,Lydia的合作伙伴刚毕业1年想要辞职,去做一份薪资比现在要高一些的活动策划的工作,原因是她认为自己是985高校毕业的,现在拿到的薪水太低了,感到憋屈伤自尊。

出于职业原因Lydia主动请缨给这位小伙伴分析她的问题。

首先一针见血的指出,没人有空伤你的自尊,这是商业社会,大家都很忙。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价值拿多少钱,没有核心技能只有普通劳动力,只能被压榨。

你觉得努力学习获得好的学历却得不到期望的薪水感到伤自尊,然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

就如同你穿着一件阿玛尼打扮的很精致地的去上班,老板没有义务要为此多付你薪水,只不过大家可能更喜欢跟你一起工作和合作而已。

其次不能光从钱的层面看问题,要对比现在的行业和要去的行业之间哪个对自己来说更涨经验。

这位小伙伴听了Lydia的分析,又问了句:“那我熬一熬两三年后能去大公司吗?”

Lydia告诉她,熬的不是时间,时间熬个五年八年也没用,熬的是你的资历和项目经验。

在刚毕业的前3年里,不要把钱看的太重要,因为还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去哪儿都有可能被欺负,不是在薪水上就是在工作量上。

要趁着年轻,还没有太多家庭负担的时候,要沉下心多积攒出来自己的代表作和项目经验,带着这些资源跳槽才有可能拿到更好的offer。

很多体力劳动之所以待遇高,是因为他们看重了你吃苦耐劳的体力,当你积攒几年工作经验,月薪上涨后,老板很有可能因为你怀孕生子,无法再胜任出差等工作时,会雇佣更年轻薪酬更低的年轻人,所以这种高薪水是不可持续的。

还有一位学霸朋友,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游戏公司。头三年是所有年轻人羡慕的状态,每天都可以打游戏,要把市面上所有的游戏都试玩一遍,写写文档,做做方案,开开会。一年有个小几十万,福利齐全,住的地方离公司5分钟路程,真正的钱多事少离家近。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端游项目全部被砍,只留下他最有前途的核心项目,他觉得自己很幸运,继续高枕无忧。终于最后一轮裁员,连负责裁员的人事都被裁了的情况下,他终于拿着N+X的补偿金走了。

但这时,市场的风向已经变了,大多游戏工作室都在缩招,而且大部分都在做手游,他的端游经验毫无优势。但名校毕业的红利还在,面试机会不断抛向他,所以他依然信心满满。

直到止步于梦寐以求的知名游戏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中。他懊恼的把失败归结为运气不好,做过的项目市场不认可了。

Lydia告诉他,面试只是业务方判断候选人的业务能力、性格和气质能够和岗位相匹配的一种沟通过程。

有些问题面试官并不想真正的知道答案,只要你的回答过程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能体现个人特色,展现你的一技之长就好了。

面试官通常关注的是你这几年得到了哪些可复制的经验和可迁移的技能,能够为新公司所用。

而且面试官也不见得有多厉害,他们的认知也有盲点,因为他们大都沉浸在本公司的事务上,可能对外面也知之甚少。

作为候选人方完全可以回答问题后,引导对方到自己熟悉而健谈的领域,反客为主,态度谦虚。面试官大多都会欢迎新鲜血液注入到自己的业务团队中来。

这位学霸之前的生活太顺风顺水了,没有危机意识,不做两手准备,没有核心竞争力,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在清闲的工作状态下,都要对市场保持敬畏,多学习一些硬本领。保持警惕,拥抱变化,如今的时代没有可以高枕无忧的行业和工种。

有个年轻姑娘进入公司不久,领导看她能力出色,精力旺盛,于是又多分了两个项目给她。使得姑娘开始发愁,找Lydia询问该怎么给老板谈判,多干活应该加钱的问题。

Lydia告诉她,在确定自己开辟新项目能成功,并且为老板带来更好的业绩之前,是没有太多议价权的。

因为在开辟项目的过程中,花的是公司的办公成本和预算在练手,成与败,个人都不是风险最大的那个,老板是。

借用他的钱和风险,积累自己的经验值,这样的好事是千载难逢的。提加薪,只会显露你过于功力和计较的姿态,会给老板产生很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有重任,不会想起你。

如果个人能力出众,做完3个月稍有起色,自然有外面的人想要挖你,老板知道你是个人才,也会主动加钱留住你。

钱在那儿,要靠业绩来争取,而不是还没挑起大梁就先要钱。这样的人走不远。

通过以上职场故事让我们明白了:

工作的前几年要有侧重点,不要把薪资看的过于重要,要看公司前景,自己能否参与到核心项目,积累项目经验,而经验才是最值钱的,是你日后加薪、跳槽的筹码。

工作清闲时也不要迷失自己,多多学习自我充电,以防职业变动时,能随时拿出续命的武器。

老板对我们的信任是加分项,委派重任时,要尽最大能力做好它,加薪是迟早的事情。

03.格局和远见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

有很多乐观主义者,他们一直秉持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观念。

我们身边有一些人月薪几千的时候就追求轻奢品,宁可吃泡面也要攒钱买一个名牌包包,殊不知如果没有其他资产配置,这样的小件奢侈品也不会配套产生尊贵的气质。因为你背着爱马仕挤地铁的样子很滑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背的是A货。

曾经有个朋友总是取笑Lydia多虑,他言之凿凿地说,他是丁克主义,和他父母商量好了,如果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不会去强行治疗,互相不拖累。

所以他敢一分存款都没有的时候去周游世界,借一堆钱回来慢慢还。他有稳定的工作,小康的家庭,活得非常艺术。

然而有一天爷爷得了癌症,全家只能默默地把爷爷接回乡下慢慢等死,每晚揪心地听着爷爷痛苦的呻吟。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才开始恐惧起来。

年轻的时候过于一帆风顺,会让我们对于命运失去敬畏。

Lydia是一个居安思危,不断的折腾,不断跨越圈层的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大学时大家都在循规蹈矩地念书,谈恋爱时,她忙着做培训、参加比赛,赚够了自己后半段学生生涯的生活费,培养出了社会人的商业意识和能力。

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回到家乡做老师嫁人生子,她跑去北京进入互联网行业。

在大家日复一日的做项目时,她出了书,做了咨询。

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当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好走的都是下坡路。

大胆的借力打力,当你还年轻时,赚到的钱要舍得花,舍得投资自己,不要过早的收割。

论语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作为了赚钱,赚钱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和生存空间,这很自然。可是如果一直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层面,你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不是这样的生活不好,而是本可以更好。

有一些人没有远大目标,就想岁月静好,踏踏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会一直静好吗?天有不测风云,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我有一位同事刚毕业2年,是我们单位最爱打扮的小姑娘,每天都化着精致的妆容,一天换一套衣服,看上去很赏心悦目,这在我们软件公司之前绝对没有过的。

她平时爱网购,经常看到她收到一大堆快递,办公桌上养着小金鱼,冬天时开着加湿器,特别会享受生活。

然而意外总是毫无防备的到来,有一天看到她精神状态很不好,一反往日神采。午饭时趴在桌子上不吃饭,还不停的流眼泪,我很奇怪,不知道她怎么了,还以为是情感上的问题。

直到一次同事聚餐,提到了她,才了解到原来她农村老家被烧了,无心工作便请假回去了。

此时我们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实力是多么重要啊,比起回到老家只能陪父母伤心外,拿上一张银行卡,擦去父母的眼泪,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可以重新置办一个新家,才是更有力量的安慰吧。

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不要在本该投资的年龄选择收割。

年轻时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充电学习,等到婚后有了孩子你会发现,个人时间是多么宝贵。

年轻我们还有试错成本,等到中年你会发现想开启新的事业是多么难,你不敢赌,你害怕失败,放眼望去都是需要自己的家人。

新时代的到来给很多人带来了跨越圈层的机会和平台。

有人做代购做的风生水起,有人淘宝店做到双皇冠,有人做主播实现副业变现。

而有的人终于解放自我,沉迷短视频和购物,安心做一个精致的消费者。

同样是某音平台,有的人看到的是价值变现的机会,不断的输出作品,获取一定粉丝后,开启直播带货的副业;而有的人吃着零食沉浸在短视频的快感里,消费着时间甚至金钱。

人和人之所以不同在于格局,有远见的人会把自己定位成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分享内容: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原生家庭问题,当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尝试去沟通解决,而是分开成长,活出多姿多彩的自己,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一份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看薪资待遇,还要看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自己所在岗位是否核心岗位,能否掌握核心资源,丰富自我项目经验。

怀着空杯心态好好学习,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敏感性,随时准备着,即使遭遇命运的捉弄,我们也有东山再起的能力。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话,与你共勉。

王尔德曾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谢谢你的阅读,持续分享更多好文,带你一起看更大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静好不是不好,而是本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