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水产养殖过程中溶氧不足问题很大,了解溶氧才能做好应对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养殖户都知道水中溶氧不足时,鱼虾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但很多人最容易忽略有两点: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但可能是低溶氧状态;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

一、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1、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2、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3、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① 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② 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③ 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二、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

任何时候,水中都同时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水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又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 昼夜变化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2 、季节变化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夏秋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夏秋两季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3、垂直变化溶氧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物质的吸收,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三、低溶氧对鱼虾蟹的危害及其行为反应

1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并不会导致死亡,这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若溶氧继续降低,到不能满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致死溶氧。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2 、水生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水生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 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3 、水中溶氧对鱼病防治的关系

当鱼儿发病时,我们大多的精力集中于用药或调水的防控措施上,很少甚至根本没把水中溶氧量的多寡当成头等大事。其实,在低溶氧状态下,病鱼及病情只会加重,用再多的药也是无济于事的。虽然水质恶化是鱼病发生的一个主因,使用水质改良药物调节好水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水质改良药物和鱼药是耗氧性物质,使用后至少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有时水质调节好了但鱼儿随着溶氧下降体质可能又更虚弱了。另外,病鱼大多受病害的折腾,体质早已是弱不禁风了,如果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又没重视或忽略增氧或加氧的工作,加上为了治疗又不得已投施药物,可想而知,再是神丹良药也可能疗效不佳。这和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鱼病反复、持续发作、久治不愈,这可能和溶氧不足有一定的联系。

4、 水中低溶氧不是水体缺氧溶氧不足是低溶氧状态,也是临界溶氧状态,而不是缺氧状态。鱼儿浮头缺氧是可见的,大家都知道加水或开机增氧,低溶氧是不可见的,才会让人忽视或者漠不关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须加以关注和重视。鱼儿生病用药施治是起码的,但是增加溶氧更是必须的,水体溶氧不足必然会降低或者影响疗效,甚至事得其反还会加重病情,有时越用药越死鱼当属此类的可能性大,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治疗鱼病的必须手段,尽量采取加开增氧机或者施放增氧药剂、加水换水等措施,才会有助于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