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研读319: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三)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                    终王贾传(三)


朱买臣


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他是吴县人。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喜欢读书,不懂得修治产业,经常去山上砍柴拾草,卖掉后换点粮食。他在挑着柴草时,边走边吟诵诗书。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草跟在后面,边走边喝斥他不要在路上诵读诗书。朱买臣却越诵读声音越高,他的妻子感觉很羞耻,要求和他离婚回娘家。

朱买臣笑着说道:“我在五十岁时应当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出头了。你跟着我受苦太久了,要等待我富贵后报答你的功劳。”他的妻子愤怒地说道:“像这样下去等你,我最终会饿死在沟中了,还做梦想什么富贵!”朱买臣不能挽留,听任他的妻子离开。

后来,朱买臣一个人挑着柴草在路上吟诵。在经过一片坟墓时,他的前妻正在和丈夫一起上坟。他们看到朱买臣饥寒交迫,就招呼他过去给他饭吃。


朱买臣的励志故事


后来几年,朱买臣跟随随上计吏当差,推着装载重物的车辆来到长安,他趁机到宫阙上书。但书信很久没有上报。朱买臣待诏在公车府中,粮食吃尽,上计吏卒们只好出外乞讨。这时正碰到同乡严助,严助受到汉武帝贵幸,他推荐了朱买臣,汉武帝就召见了他。

朱买臣讲述《春秋》,谈论《楚辞》,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封朱买臣为中大夫,和严助一起担任侍中。这时,汉武帝正在派人修筑朔方城,公孙弘进行劝谏,认为这样只会疲惫中国。汉武帝就派朱买臣诘难公孙弘,其话语记载在《公孙弘传》中。后来朱买臣因为办事不力被免职。很久之后,汉武帝诏令他作为待诏。

这时,东越多次造反,朱买臣就进言说:“原来东越王居住在泉山上,这儿一人把守险要,一千人也攻不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迁徙南行,离开泉山五百里,居住到大泽中。现在我们如果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以迅速将其攻灭。”

汉武帝就封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汉武帝对朱买臣说:“富贵不归故乡,就像锦衣绣夜行,现在先生感觉怎么呢?”朱买臣叩头辞谢。汉武帝诏令朱买臣到达会稽郡,让他修建楼船,储备粮食,积极准备水战用具,只等诏书一到,军兵马上跟随前进。

当初时,朱买臣被免职后待诏,他经常跟随会稽郡看守长安官邸的人们蹭吃蹭喝。后来被封为太守,朱买臣仍然穿着原来的衣服,怀揣着印绶,步行溜达回郡邸。正碰到会稽郡的人到长安上交帐本。会稽郡的官吏们正在互相饮酒,没有人看朱买臣一眼。

朱买臣走入室中,守邸的人们和他一起吃饭。快要吃饱时,朱买臣故意露出官印的一点绶带。守邸的人们感觉奇怪,就上前扯出绶带,观看官印,却正是会稽郡太守章。守邸的人们大吃一惊,走出去告诉那些来的掾吏。

这些人全都喝醉了,都大声喊道:“你胡说什么呀!”守邸的人们就说:“大家不信可以进去看一看。”朱买臣的旧友中有几个平时看不起他的,这些人进入屋中观看,马上转身出去,大声说道:“这确实是真的!”

在座的人全都惊骇不已,马上报告了守丞。这些人相互簇拥着排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朱买臣这才慢慢走出门去。不大一会儿,长安厩吏乘坐驷马车前来迎接,朱买臣于是乘坐传车赶往会稽郡。

会稽的人们听说新太守马上要来到,调动百姓打扫街道,县长官吏并列迎送,车辆共有一百多乘。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到他的前妻和丈夫正在修路。朱买臣命人停住车辆,呼叫命令后车载上这对夫妻,一直来到太守官舍,安置在园中,给他们饭吃。

住了一个月后,朱买臣的前妻很懊恼,就厚着脸皮来找到朱买臣要求复婚。朱买臣拿出一盆水泼在马前,说如果能够把水收回来,就同意复婚。他的前妻羞愧不已,就自杀了。朱买臣送给前妻的丈夫一些钱,让他办理丧事。朱买臣召见原来的朋友,对这些人以及原来对自己有恩德的,全都给予报答。

在居住了一个月后,朱买臣受诏率军,和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进攻击败东越,立下军功,他被征召返回朝廷担任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几年后,朱买臣犯法被免除官职,再次担任了丞相长史,张汤当时担任御史大夫。开始时,朱买臣和严助都担任侍中,贵幸执事,张汤那时还是小吏,跟在朱买臣等人屁股后面紧跑。后来张汤担任延尉,负责审查淮南王刘安谋反案件,故意陷害严助,结果严助被处死,朱买臣因此怨恨张汤。

朱买臣担任长史后,张汤多次代行丞相事,知道朱买臣平时富贵,有时故意欺凌羞辱他。朱买臣每次面见张汤,张汤都在座位上不还礼。朱买臣更加怨恨张汤,经常想弄死张汤。后来朱买臣揭发张汤的违法乱纪事情,张汤自杀,汉武帝随后也诛杀了朱买臣。朱买臣的儿子朱山拊后来官至郡守、右扶风。


覆水难收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1月5日(古历辛丑年十月初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二)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一)

武五子传(六)

武五子传(五)

武五子传(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书》研读319: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