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今天早上看书《规矩和爱》,看到作者写他的父亲自己和他父亲发生的故事。居然有点感动,有点想热泪盈眶的感觉。

作者的父亲在孩子面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不苟言笑。威严庄重。与孩子都不太亲密。他的孩子都很敬畏他。他的父亲对他今后的影响也很大。

有一段作者讲述自己出国求学,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和父亲接电话的回应对比。母亲则长篇大论,谁谁家换了保姆,生活的琐事都会道给远在他国的儿子听。

作者则很用心的听完他母亲的讲话,在今后的电话里还追问母亲故事的续集。作者认为“如果说百善孝为先,那么百善顺为先,有时候给老人家多少东西还是次要的,对父母最重要的是顺”

而他的父亲接电话三句话就完事了。

第一句:“你在那边还好吧”

第二句:“我和你妈妈也都好”

第三句:“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就这样吧”

中间都不给他孩子回话的时间。三句话虽然很短,我能感受到他的父亲流露出对孩子的爱。

那个年代的父亲应该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吧,不苟言笑,威严庄重,以身作则。说实话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父亲。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50年代的人,父亲的兄弟姐妹很多,七八个,家境也非常的窘迫。好在父亲那时读完了高中。

我姥爷那时选女婿,不看家境,只看你上个学,认识字不。只要上个学,认识字就可以了,也不问我妈妈同意不同意就这样把我妈嫁出去了。

这是我妈说给我听的。那个年代的婚姻一般都是父母说的算,父母相中了,你就嫁,无需多言。就这样我爸和我妈生活在一起了。一直到快40年了。我大姐都是都快40岁了,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

那时家里很穷,姐妹又多,没办法爸爸妈妈把我们姐妹四人送到了大姨家寄养。一待就是好几年。

那时还有计划生育,大冬天的一有人上门,我们姐妹都是躲到大森林里,顺便弄了好多干枯的树叶回来烧锅。

爸妈那时还想要个弟弟。他们就一直外面做生意挣钱给我们花。当弟弟该上学的年级时才回来。我记得大姐都上初中了才回来,我那时回来上一年级。具体几年也不记得了。

印象中很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特别是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好。只是看到他出远门的背影,我为了生活去挣钱。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也没有说过我们。

我们小时候也很听话。不惹事生非,很少让父母操心。唯一操心的就是我们的婚姻,那几年我妈妈总是在操心给我们找个好人家。我们姐妹四人轮流让父母操心。都希望我们找个好人家,不再那么受苦。还要考虑我们的感受。

不像妈妈那个年代,姥爷相中了就可以。时代在变迁,我们也得愿意才行呢。我们姐妹出嫁那几年过年爸妈都没怎么过好。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操我们的心了,各自都成家有孩子了。

今天就写到这吧,孩子醒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