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记忆之养蚕

        我们90后的这一拨人,要是谁小时候没有养过蚕,那都不好意思和大家做朋友的。一到初春售卖蚕幼崽的阿姨,只需要在放学的时候端着盛满蚕宝宝的竹簸箕在小学门口一转悠,都不用叫卖,我们这群小孩子就能在几秒钟时间将阿姨的小摊围的水泄不通。尤其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你推我搡的,生怕自己挑不到最大的蚕仔,养蚕不同于养猫狗,蚕养起来即简单又卫生,只需要上学前铺好桑叶,放学后打扫蚕砂就好了。蚕的价格更是亲民,省下一顿早饭钱,就能得到5只又白又胖的幼崽,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在不报备家长的情况下将它们带回家。说起来也奇怪,连我们这些平时见了小毛毛虫都无法控制自己分贝的女孩子们,对蚕宝宝居然也生不出一丝惧怕之心。

        卖蚕的阿姨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意,每次不到半个小时总能将自己簸箕中的幼崽卖的一条不剩。那些来晚的同学啊还要委屈的向阿姨抱怨为什么不多带一些来。买好了桑蚕之后,采桑叶就成了我们大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小时候作业不多,桑树也是及其常见的,晚饭后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拿着布袋去河边采桑叶就成了那个季节我们最喜欢的饭后活动。

        孩子们同时买的蚕,比较成长进度,交流养蚕经验就是我们学生间必聊的课后话题了,养的好的同学呢会偷偷将蚕带到学校里来接受同学羡慕的目光,装模作样的教授我们她的养蚕诀窍,其实现在想想她又怎么会知道什么诀窍呢,碰巧是她蚕的胃口比我们的好罢了。但当年却将她的话奉为养蚕圣经深信不疑。

    4月底的春蚕,到了7月初开始成蛹,这便是我们孩子间的养蚕周期,2个月的照顾已然将孩子们最初对蚕的好奇心消耗殆尽,只有少数家长能容忍蚕蛹破茧而出后满屋子乱飞的状况,说实话看着这些略微丑陋的飞蛾,首先受不了的就是天生对飞虫恐惧的女生了,我们觉得受了老师的欺骗,想象中毛毛虫蜕变为蝴蝶的奇幻场景,怎就变成了这副模样。网络还未发达的年代,我们对蚕的认识也就仅限于老师所讲的蚕茧缫丝,蚕沙用药,但我们平常人的家庭并不能将他们物尽其用,无奈之下大部分孩子在春蚕化蛹之时就将其丢弃了,我们家繁杂的家庭事务和劳作相比于其他家庭来说相对较少,我便发动了全家人为我的养蚕事业提供帮助,大姨和大姨夫专程上山给我采集最新鲜桑叶,拿回家后我母亲细心的用干净的毛巾将桑叶上的露水擦去,剔除较硬的茎秆,到了它们要结蛹的时候,不明就里的我放学回家后看见爸爸已经给我的蚕宝宝们用硬的瓦楞纸手作了蛹室,有了家里人的帮助的我便成了我们那一堆孩子中唯一一个等到了蚕孵出了宝宝的人,可当我看见那些密密麻麻蠕动的黑色幼虫的时候我却无法开心起来,过小的幼虫养起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老的桑叶它们咬不动,新鲜的桑叶也供应不及,没来得及吃就已经放干了。而给这些幼虫换桑叶更是一个有挑战的工作,借助爸爸用废掉的毛笔,勉强将它们从发干的桑叶上扫落,一不小心可能就要造成大面积死亡,没几天的功夫我是又心疼又生气,妈妈让我干脆扔掉算了,可我怎么能舍得呢,这些小家伙,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这么多条生命可不能葬送在我的手里,后来隔壁好心的阿姨帮我联系到很远处的一家小规模的桑蚕养殖户,第二天爸爸就骑着自行车将我的蚕宝宝送了过去,可能当时我心里是有一丝不舍的吧,但现在我却只记得爸爸从我手里接过那一鞋盒的蚕宝宝的时候,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养过蚕。

    虽然那次养蚕的经历勉强才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局,但养蚕对于我们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印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时光记忆之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