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立足当前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诸多困难,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步骤及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实践探索。
【关 键 词】 名著 整本书 阅读 文 化 方法
一、农村中学存在的阅读欠缺,阅读低效,需要我们重视整本书阅读
1.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环境以及名著阅读效果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以及文化沉淀都是少之又少。
另外,电脑、手机的泛滥,学生的“电子书”、“手机文化”、“快餐文化”等等的影响,作为一所农村初中的学生,接触文学名著、爱上文学名著,把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把阅读名著作为一门课程的观念远远不够。
2.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由于长期的吃老本、学习少,知识更新慢、进修少,理念陈旧,不能很好的践行阅读传承经典的理念。
3.地理位置的短板、学生自身的浮躁都构成了学生名著阅读的阻力和障碍,别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连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也是纸上谈兵。
4.也不仅仅是老师的方向问题,家长也是杀鸡取卵,只看中孩子的成绩。家长、老师都成了成绩的催化剂,孩子和刷题成了原始的反应物,他们在高温或严寒下进行着反应,大家想想这样的萃取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有多少前瞻性和创新力。但是“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这也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二、名著阅读对农村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需要我们明确阅读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习要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明确提出来,但是如何拓展载体,延伸宽度,这就需要名著阅读与我们常伴——读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让我们用辩证的智慧思考与质疑,体悟和审视社会,从而关注并回归到人本身,促进自身的提升与完善,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要让学生具备如此强大的内驱力,读整本书、悟人生便不可缺少。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如何具备、如何提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阅读——整本书阅读,只有具备了足够数量、质量阅读的积累,学生才会逐渐具备这种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初中学生课外名阅读总量由100万字提高到不少于260万字,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九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对课外名著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中也增加了名著导读设计的内容,另外,中考试题也有名著阅读的试题。
因此,加强名著阅读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规定,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的必要性尤为重要。
现在有一种误解:现代社会传播媒体已经多样化了,文字阅读还像历来认为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少吗?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
阅读名著,整本书阅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名著导读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名著阅读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成长。因此,学生们加强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活动,时不我待,意义重大。
三、农村中学如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我们创新阅读方法
(一)从名著阅读的目标来看。
1、从学生方面来看。
阅读的研究方向与角度就是以课堂为阵地,以名著阅读为载体,以阅读指导为方法,以实现学生高质量、高效率阅读为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提高阅读鉴赏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从教师方面来看。
阅读的研究方向与角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围绕优秀中外名著阅读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指导活动。通过教师团队的集体研发,实现“推进整本书阅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目的。
(二)从名著阅读的内容来看。
“名著阅读指导”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优秀中外名著阅读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指导活动。
所谓“指导”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
“推进整本书阅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指就名著阅读中具体的某一本名著,挖掘其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的系列研究活动,即以名著阅读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寻找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进而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三)从名著阅读的方法、步骤及过程。
名著阅读的研究方向与角度就是通过“导演”——教师的指导,“主演”——学生的主体学习,“特邀嘉宾”——家长的鼎力支持以及辅助,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活动。
一是从学生方面来看:名著阅读是以学生课堂为基础,以名著阅读为线索,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逐渐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品味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会做人、学会作文、学会生活。例如,学生读《三国》明白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描写战争的事例;学生读《三国》明白三国用兵之奇才——姜维,用兵如神、苦心经营、佯降曹魏、策反钟会等等无不诉说着他的用兵之才。
二是从教师方面来说:让教师逐步从死板的教书匠变成富含韵味的诗人,用名著中的优秀文化传播知识,用名著中的诗词韵味传播文化,将教书变成为诗词韵味下的知识的传播。例如,教师教授陶渊明的诗作,让学生从诗歌中了解到他特立独行而又对国家与社会充满热情;教授学生多元解读《三国》、我眼看《红楼梦》等等。
三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才是关键,家长需要的是孩子文化的传承和健康茁壮的成长。所以说,不管是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需要,教师对学生求知的意愿,都为学生学习名著提供可能。足以见得,推进整本书阅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很有必要。
具体步骤如下:
1.课堂上主要通过名著阅读课、名著分享课、名著经典视频展播、名著经典课例授课等形式,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读物、课件、影视作品、课例中增强兴趣,提高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品味。
各班建立开心书吧,有阅读、有记录,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做好优美句子、片段摘抄。做到“五到”读书法:眼、口、手、心、脑,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经典中,接收传统文化的洗礼。
读书社在学校建立泛舟书吧、梧桐书苑,让经典浸润人生,让雅言传承文明。借助平台进行“甘泉读书社”朗诵会、名著知识竞赛、作文竞赛等活动。从课内到课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陶醉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名著熏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协同共进,发挥语文学科组的整体带动作用。学科组,能够分工明确,发挥团队作用,给每一位成员成长空间,给每一位成员压担子,给平台,让他们既独当一面,又有大家的配合协作。例如,优秀课例授课时,小组成员都能进行分工协作;名著知识竞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时大家都能够分工协作,确保效果。
并能够及时将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小结,进行反思,从而形成论文雏形,在后边的活动中继续打磨,继续推敲,从而形成理论性文章。
3.及时总结,形成机制。 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论文篇目整理资料,完成涉及的影视展播篇目简介文字文件、名著课例授课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文字文件,及时总结,形成机制。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学生的名著阅读书籍还是很欠缺。区县有一图书馆,但是距离很远,学校的藏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让学生互相借阅,难于满足社团孩子的阅读需求。
解决办法:我们会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和区图书馆联系,建立区图书馆的分馆,补充书籍、变更阅读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社团会继续,组织开展学生进行读名著活动,只有在阅读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传承和发扬。
2.实践过程中一些好的想法,由于人力有限、时间紧张、日常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没有得以实现。例如,设想的举行大学区读书分享会、学生读书征文专辑出刊等大型活动都没来得及举行,只是在小范围举行了读书分享会、征文大赛等活动。
解决办法:我们会在今后的读书社团工作中,积极联系大学区进行大学区读书分享会的举办、读书社校级文学专刊的出版,让活动有始有终,让同学们在活动开展中了解名著、走进名著,让同学们在浸润中熟悉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总之,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任重而道远。只有长期坚持,学生才能通过参与名著阅读活动逐渐增强书籍阅读的兴趣,树立学习强国的信心,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中华优秀文化在阅读中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教与学中深化。
通讯地址:西安市鄠邑区甘亭镇东关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710300
收信人:张海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