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的家长都在拼命“鸡娃”,“散养”的你慌了吗?

最近,小橘灯在家长圈里,学到了一句很火的问候语

今天,你“鸡娃”了吗?

“鸡娃”这个词起源于网络,指的是在北上广深地区近几年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

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从语数英到音乐美术等各方面都不能落后。


除此之外,还有

青蛙:指普通孩子

牛蛙:指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

素鸡:指鸡血级别的素质教育比如钢琴、围棋、花样滑冰


关于海淀家长们的故事,都不是段子

有一个关于,“鸡娃”式教育的段子,在朋友圈流行了很久


海淀的家长们不是从清华北大就是从耶鲁哈佛出来的超级学霸,孩子4岁能说一口比美国娃还流利的英语,也就不是什么让人稀奇的事了

很多人感叹,北京的孩子们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承受着最大的升学压力。

海淀区的家长会,永远都是齐刷刷的手机和笔记本,爸妈们生怕记漏了哪一点,孩子就没办法进步了。


当全世界都在“鸡”,你还“佛”得起来吗?

其实鸡娃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全球许多国家似乎都有加强的趋势。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风格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

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的瑞典、挪威等国家的父母,采用“放任型”的养育风格的比例是最高的。

而贫富差距较大的中国、美国等国家的父母,选择“权威型”和“专制型”养育风格的居多。

虽然说“权威型”和“专制型”育儿,不完全等同于“鸡娃”,但是“鸡娃”的家长,一定都是“权威型”和“专制型”的,不可能是“放任型”的。 


当你看到别家的孩子刚刚踏进小学的门槛,英语已经可以流利对话,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熟练运用;周末的时候还会看各种小说杂志,学习琴棋书画。

这个时候,一向推行“佛系”养娃的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娃英语勉强会读ABCD,数学只会加减乘除,还能稳住继续“佛”下去吗?


鸡血要打,更要打得对

其实家长们除了需要关注学业,还得关注娃儿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

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才是那个排在首位的1,离开了这一点,多少个学期成绩优秀、报多少个兴趣班,末尾的0再多,也都没有了意义。


学习成绩好、考上好大学、进个不错的好单位……父母逼着孩子达到的这些结果,看起来都没有错,但这些都只是留在当下,未免眼界太窄。

真正明智的父母,应该能够望向远处,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对教育的初心: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之中,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无问西东》中,沈光耀母亲对孩子说的一段话:“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我们没有反对,是因为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归根结底家长们拼命打的鸡血,目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方向,当有一天身边没有父母的帮助时,自己依然可以知道人生的方向,努力地生活


公众号:小橘灯育儿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小橘灯育儿,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上广的家长都在拼命“鸡娃”,“散养”的你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