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说到书画,人们首先会想到它是高雅的艺术,从创作到欣赏再到收藏,都能跟高雅扯上关系。
然而,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高雅的东西应该高高在上,存在于庙堂才能彰显高雅的本色。若是存在于市井,像瓜果蔬菜那样摆摊售卖,肯定会自降身价。
书画之所以高雅,是因为它包含了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历来是有钱有闲阶层的尤物,普通人对它“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实际上,一幅书画有没有价值?在于经手它的是什么样的人。
在古代,能书善画,会品评书画,懂得赏玩书画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文人雅士。文人之间常常相互赠送字画,书画在文人圈子里主要充当了增进感情,交流思想、彰显身份、保存财富的作用。
而在现代,书画交易市场已经很完善,书画作品完全可以像商品那样进入艺术品市场进行流通,于是,就催生了许多专门依靠创作和销售字画为生的职业书画家。
职业书画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顶层的书画家一幅字画上百万,甚至数千万,他们的客户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家,大财团,或者是其他社会名流。也只有这些机构或个人才能消费得起这么高大上的字画。
中层书画家的一幅字画从几千几万到数十万,面对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玩字画,要么是附庸风雅,要么是用来保值增值。
底层书画家的一幅字画大多在1000元以下,他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装修完房子,为了美化房子的环境,增加艺术气息,会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字画装裱后挂起来。
底层书画家由于没有头衔、职位、人脉和关系,也没有画廊、拍卖行和其它艺术机构来包装和炒作他们,所以,相当一部分底层书画家为了养家糊口,会在人流量较大的街道摆摊售卖字画。
那么,书画作为高雅艺术,书画家摆摊卖字画会不会显得丢人?会不会亵渎书画艺术的高雅?
以我之见,摆摊卖字画并不丢人,更不会亵渎书画艺术的高雅。摆摊卖字画只不过是一种销售字画的方式,跟画廊销售,拍卖行拍卖并没有多少区别。
虽然拍卖行和画廊里销售的字画都出自名家之手,价格硬气,但是,许多名家在没有成名成家之前,同样有过摆摊卖字画的经历。
国画大师齐白石,57岁初到京城后,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除过会写字、画画、刻印之外,他什么技能都没有,为养活一家老小,他只能来到琉璃厂摆摊卖字画。有一段时间,他连一张字画也卖不出去,幸好会刻印,依靠给京城的书画家刻章子才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
跟齐白石同时期的国画大师黄宾虹甚至更可怜,他的画风不被当时的人理解,压根就卖不掉,在最艰难的日子,他只能依靠给别人抄书,或者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把齐白石和黄宾虹磨练成意志坚强、心态豁达、情感浓烈、勤奋好学的人,并对生活和艺术产生了无限热爱之情,最终,他们的艺术得到了升华,成为一代大师。
作为底层书画家,要知名度没有知名度,要影响力没有影响力,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自视清高,要懂得放下身段,秉持“拾到篮子都是菜”的原则,想方设法去推广和销售自己的字画才是正道。
而摆摊,对底层书画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推广方式,这样做,主要有两大好处。
一是能打开销路,让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如果薄利多销,日积月累后,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举一个例子,西安书院门有许多摆摊的书画家,他们大多是省级会员,一幅四尺书法标价30——100元,一把画有小品的扇子售价50元,一幅四尺国画标价100——300元。虽然价格不高,但每天都有成交量,有时一天能卖出几十幅,收入相当可观。
二是能助长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
试想一下,在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如果有一万人收藏了你的字画,那你肯定是这座城市的大名人了,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很多时候,面包比面子更重要。说句不好听的话,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字画价值很高,收藏者如果掏不出大价钱就绝不贱卖,那不过是你自己的一面之词罢了。一幅字画最终成交出去,能给自己换来多少真金白银,才是检验它的价值的主要标准。一幅字画吹捧得再好,标价再高,如果没有人接手,价值就是一张废纸。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书画家摆摊,还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并了解到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对自己的创作大有益处,怎么能说它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