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一部佛教(学)百科全书

林欣浩是位很有意思的学者,读书很多,然后学术输出像是讲故事,轻松易懂。

从他的书中引用内容可以看出来,涉猎很多。读书多的人写书,容易出现卖弄学问之嫌,古人写诗写文章爱用典,无可厚非。

那时纸贵节约纸张,民众识字率不高,作品面对的是其他读书人,因此他们讨论一个话题前,对于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共识,所以用典很正常。毕竟文人写出来的东西,只会在文人之间流传。

而今日大为不同,普通人都可以上学识字,大家只是识字而已,识字是入门而不是学问的一种标准。因此作者写的文字面像形形色色的人群,而不是先前特定的读书人。

在卖弄学问很容易出现普通大众不知所云的情况,毕竟你一本普及读物弄出学术氛围,那不能怪读者知识面不广、研究不深,只能说作者解释的不够简洁明了。

不能深入浅出的作者,不是好作者,这个好似成为了当下出版界的定义了,毕竟书印刷出来是要卖的,买的人多销量上去了,说明这本书是好书。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还是上专刊吧。

这也是时代变了,原先读不懂,读者会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无知,不懂装懂。现在再读不懂,可以直接在网上大骂作者了。

所幸,林欣浩的书都是趣味性很强,而学术功底浓厚的书。让人受益非浅。


先前看过他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顿时对哲学大感兴趣,觉得哲学真有意思啊,这些聪明人整天思考的问题都是人类根本问题,做为凡夫俗子即使不能开创性的有见解,也应该跟随前辈高人的脚步去学习一下,这样再回归现实生活,加以指引,看的透世间百态。

于是兴冲冲的买了几本哲学书《理想国》《查拉图拉斯如是说》《哲学百科》等,准备进一步在哲学世界里遨游一下,买回来翻了一本,看不懂,艰深晦涩、再拆另一个包装,这写的是啥完意啊,第三本懒得再拆了。

这时才觉得林欣浩的牛逼之处,将一些哲学问题讲解的透彻易懂,将哲学家的小故事说的趣味性十足。

其实作为普通大众,喜爱的文化还是自己能够接受起来并不复杂的概念。你的推导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凡夫畏果也重果,直接了当的告诉我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即可,简单直接很重要。

千万不要像是迷宫一样,第一个左拐直行两个路口然后右拐...我们要的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给我搭个路修个桥最好。至于为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并不重要。

这就是世俗大众的文化,如果说原先只有口头和文字文化,传播文化借用的是听和视,口口相传代表的是即兴发挥、文字代表的是逻辑推理想像,以口传口出现大量的偏差最终导致扭曲歪解、神乎其乎,而文字则落于纸上,凝练成文不变人皆可观。口头传播受众面小,取决于声音洪亮和聚集人数的可能性,而文字则广泛的多不基本不受限。

这时我不由得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让书籍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现代人想看书基本都能看到,能买许多书,看前人、看他人的思想,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思想交流。


感谢完文字和书本,还要感谢一下这本《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只要想查些什么,只要不是受限加密材料,网上都能够搜索到。

所以有人说这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借助互联网许多资料都能够实现网上共享,不像先前停留在物质时代,想要查阅资料需要去图书馆翻纸质书籍。

但你想查的知识点,网上搜一下确实许多,能够将这些知识点串成系统的,还需要书籍。

互联网提供更多的是信息,信息需要人组合成为知识。而这些知识在人脑中能够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需要林欣浩这样的人为我们提供思考和借鉴。

在读完此书后,想写点东西,想了一下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书名是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其实是关于佛教、佛学的系统性研究。当然如果改了这个书名,肯定很难勾引出买它、阅读它的欲望。这也是文化向当下文化的一种妥协吧。

书里的内容太多太系统,从佛教的由来到佛学的演变,从我们常见的三世、轮回、业报、加持、结界,还有特别关注的报应、往生、净土等,一一给了解释和说明。

具体我也就不重复书里的故事了,毕竟他说的比我精彩的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07-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一部佛教(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