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最根本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乱时期,在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各国征战不已,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甚至产生了对后人影响很深的百家争鸣,随着历史的发展,兼并战争使几百个诸侯国逐渐减少为七个国家,最后由秦朝一扫六合,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那么,为什么春秋战国会如此之乱?秦始皇到底是凭借什么一统六国的呢?其根本历史原因是什么呢?

1、封建制度崩溃与诸侯的兼并战争

周朝灭了商朝,大封诸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周王姬姓王室以及开国功勋。当时的分封可是一个个独立的诸侯国,每一个诸侯国都能够自己管自己的官员任命,税收等,只是每年需要向周王室纳贡。

周室的统治,就是凭借各地封建诸侯与礼治的力量,只要周室中枢坚强,纪纲整饬,则各地诸侯奉命惟谨,但是俗话说盛极必衰王朝总有其衰落的一天,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的翻版,诸侯王一次又一次被周幽王放鸽子,终于诸侯王意识到,你把我们当猴耍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就这吧,爱咋地咋地,然后就等真正外族入侵也不来帮忙了)只是他昏君做法的其中之一,之后周幽王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公开破坏了传统废立规矩导致了国丈申侯的反抗,申侯“引狼入室”,联合犬戎进攻周朝首都,而诸侯因为周幽王失去公信力不来救,最终导致西周王朝灭亡。

周幽王死后,两位周天子同时继位,最后逼得周平王(前太子)迁都,周携王被晋国杀害,天下诸侯轻视周天子时代开启,有许多诸侯不来朝贡,春秋战国时代到来了。

分封的诸侯,都有自己的封地,起初还算太平,各安其地。古代实行的是一妻多妾制,这些王公贵族们,会生育很多子女,往往一个诸侯王,会生育很多儿子,儿子长大了就要有封地,再加上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土地缺越来越少,这就激发了大量的矛盾。诸侯国之间就会发生争端。

自入春秋时代以来,这种兼并之风,愈益剧烈,殆无一片宁静之地矣。

2、秦国的崛起

诸侯天天处在这种争夺兼并的混乱状态中,当然第一先求自存,自存必须自强,自强必须内修军实,外并弱小。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群星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思想家。

百家争鸣,其实不是百家,有千余家之多,这些诸子百家提出各种主张,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提出救世之道,而这些救世之道,要想得到执行,必须得到诸侯国的响应,于是诸子百家为了自己的理念不断奔波以求重用。而与此同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卫国人公孙鞅(商鞅)入秦并开始主持变法。而他也带来了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军功爵制度。

军功爵,说白了就是封爵20级,每斩获一个敌人的首级(人头),就可以赏爵一级,并得到相应的土地、宅邸,以及得到一个佣人为他服役。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好啊,自此秦国人民奋勇好战。正是由于有了军功爵位等一系列制度,此前萎靡不振的秦国朝政和秦军,变得所向披靡。打的东方几国不敢打。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

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陷其谋反,后来商鞅被杀害并惨遭车裂,但是人死了,新法并未废除。

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国并没有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发生过太大的矛盾,而且每一任国主都想着完成祖辈们的愿望。

清代史学家梁玉绳统计得出,秦军有记载的斩首数量就达到166.8万,然而,根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仅仅从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34年间的67年间,秦国在22次战争中的斩首数量,就达到了181万人。每一次的乱世总是有着无数的百姓死去,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次中国的新王朝的建立,其疆土总会扩大)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尽管秦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它对于中国历史来讲是一个崭新的开端,而始皇帝更是成为每一任朝代皇帝想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四个字:华夏一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最根本的历史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