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大意

佛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那儿,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法吗?没有,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有一个庄严的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叫庄严佛土,其实并没有佛土可以庄严的,只是名叫庄严罢了。所以,须菩提,各位大菩萨,应当这样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住在现象上而生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法身等现象上而生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当无所住,而生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须菩根,比如有人,身体如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的意思怎么样呢?这样的身体是不是很大?须菩提回答说,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并没有法身,只是名字叫做大身而已。

延伸解读

下面,还是要先对本品中有关的佛教用语和内容进行一个延伸解读:

一是庄严净土。就是大般若的净土,是佛的净土,不仅仅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的净土,是心清净,真净土,是一种修行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二是然灯佛。梵文,即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因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燃灯佛。其地位尊贵,是佛教中三世佛之一,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在过去时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预言他未来将成佛。据说,燃灯佛主修过去,为过去佛;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世佛;弥勒佛主修未来,是未来佛。

三是须弥山王。一说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即帝释天。须弥山,梵语,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一说须弥山王就是指的须弥山,因为它在所有的山里面最大最高,所以称它为“山王”。其实不管是指的护法神,还是指的须弥山,其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比喻高大、雄伟的意思。

四是是大身。是指不生不死的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比喻觉悟了的佛心。

感悟

佛在本品中诸如“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的句式,读者是不是看着非常熟悉啊?是的,佛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多次讲过类似的句型。佛反复给众弟子强调这个句式,说明这部分内容很重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佛在《金刚经》中强调了何止三遍?!佛谦逊的态度真的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虽然成就了如此丰功伟业,却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实在是非我辈凡夫所能耳。

本品中佛再次强调了“无所住”的重要性,这是佛法修行中的核心要义,“住”是修行中极容易犯下的错误,所以佛要反复强调,“不应住色”、“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前面也有类似告诫众人的话。佛法修行如此,人生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表象与实质虽然相去甚远,但世人常常以假(表象)为真(实质),被表象所迷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和宿命。

当然,也有不断反思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双看透世事真相的慧眼和慧心,佛的弟子们是这样想的,芸芸众生中也有一些有所觉悟的人。记得以前好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见,人们对智慧的期盼和渴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慧眼,只不过天长日久,被世俗给蒙蔽住了,当我们不断修养身心,拭去蒙在眼睛上的灰尘时,自然我们便也就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渐渐地明心了。

于2020.5.18

NO:202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读《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