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先进篇第十一㉔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路想举荐子羔去做费宰。费是一个地名,费宰就是这个地方的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一个县的县长。子路这个时候为季氏的家臣,所以他想举荐子羔为费宰。因为子路认为子羔这个人,质美,本质特别好,他是可以作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所以他举荐子羔。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说了子路一句话。

子曰:贼夫人之子。贼,是害的意思。孔夫子说,你害了人家的儿子啊。那个时候子羔正在学习的阶段。古人学习圣贤的文化,学习周礼,学习修身之道,学习大人的学问。我们现在也要读书,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有的人还要在继续往上读。当我们读书学业有成以后,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参加工作,去做事情。而恰恰是在这个阶段,子路想让子羔去为费宰。孔夫子说,你这是害了这个孩子,子路听到这里并不认同老师所说的话。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民人,指的是百姓。社,指的是土地。稷,指的是五谷。以前古人是讲祭祀的,土地供奉土地神,五谷供奉谷神,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来主祭。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他同时也泛指土地和五谷,指的是粮食。因为人民生活要有粮食,要填饱肚子。同时要有土地,土地滋养万物,可以提供给人们住的地方。所以这里子路说,有百姓在,有社稷在,何必一定要读书,然后才能去践行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呢?如果我们不去读书,我们直接做事情不是一样的吗?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这个时候说了一句话,所以很讨厌那些能说会道,花言巧语的人。我们来讲讲佞字。何为佞?就是明知道自己是错的,是在颠倒是非,但是强辩。我们说子路难道不知道,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吗?尤其跟在孔夫子身边,不知道应该先学习,然后再去做事情吗?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的去学习,当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害人又害己。你学业未成,你不懂得修身之道没有仁义道德,你去做一个地方的费宰,即使你的质地再纯正,再美,可是你不懂得方法,你没有智慧,你怎么可能利益那里的百姓,你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呢?

我们学习《论语》也是有次第的,第一篇叫做学而篇,第二篇为政篇,所以先要学习,我们才能去为政,也就是说才能去做事情。子路作为孔夫子的门人,他自然是知道这样的道理。可是这个时候,开始不承认自己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这就成了一个佞者,就是强辩。

我们在生活当中来体会一下这番道理。在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自己明明是错的,但还非要去强辩,花言巧语,能言善辩,这就是佞者。当我们做这样一个佞者的时候,其实别人自然看得清楚,我们是在强辩,那是歪理。其二,如果对方是没有智慧和学识的,我们会误导他人。

比如说,这里的子路他对的是孔夫子,所以他改变不了孔夫子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子路和他人交谈,有可能因为他的善辩,有可能因为他的强势勇敢,就会让别人被迫或者不明所以,听从了他的道理,这个时候害人害己。故而孔夫子说贼夫人之子,你这不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吗?

所以在生活当中的我们要切记这一点,如果我们明知道这个道理是不对的,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颠倒是非黑白,不能靠我们自己的语言,巧言令色去善辩,这是要伤害他人的,或者让他人误入歧途。这是内心没有仁德的表现。如果我们内心是有仁德的,明知道这个道理是错的,我们怎么可能误人子弟呢?

我们再从这里延伸,第二个观点。孔夫子赞同,学而优则仕。我们先要去学习,把学习修身之道学得很好,习得很好,然后去践行,这个时候我们才出仕,才去为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才能更好地去做事情。就像我们对一个孩子去讲话,还是要以学业为重,还是要踏实努力地去学习,当你学习成绩是优秀的,这个时候你才能更好地去做事情。

对于我们已然毕业的成年人来讲,也是一样道理。说我们到了一个新的企业,到了一个新的团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首先也是要学习的,我们需要学习做的事情的专业技能,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内在变得更丰盈。当我们学习得更好以后,我们才能去做事情。否则我们着急的状态下,所做出来的事情实则是害人也害己。我们自己并没有那个能力和智慧,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有可能会误人子弟。

再来提炼这句话的重点: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它有一个顺序一个次第。民人,代表的是百姓。社稷,代表的是土地和五谷。百姓在先,也就是以人为本。接下来是土地和五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物质,我们住的,我们吃的粮食。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治理一个国家,要以民为重,以百姓为重。以百姓什么为重呢?社稷次之,就是要给百姓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让他可以安居乐业。君为轻,把君主放在最后。所以我们去读中国历史,但凡是圣明的君主都是这样去做的,都是在乎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最后才是自己。而昏君恰恰相反,他在意的都是自己的享乐,施暴政,最后民不聊生,也就预示着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灭亡。

同样这句话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说,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同样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一个企业内部来讲,这里的民就是指的员工,一定是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事情是有人做的。如果员工他不能积极向上地努力去做事情,这个团队怎么可能发展的下去呢?

所以员工为重,社稷次之,我们要提供给员工的是衣食上的保障,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在满足了生活的需求之外,我们现在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心里的需求,心里的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最后君为轻,把自己是放在最轻的那个位置上的。

如果一个企业当中,做为一个老板,做为一个董事长,如果只在意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享乐,而把民当成轻,这个就是本末倒置。最后一定导致这个企业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我们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这句话都是通用的。

同样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以家庭的每个人为重,这是一家之主该去思考的事情,让每个人有衣食上的生活上的保障,再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最后别人都好了的时候,自然自己的结果就是好的。如果百姓是安居乐业的,国家也自然就稳固;如果员工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恬然进取的,一个团队自然也就有发展,这是内部的条件和环境来讲。如果放到外部,我们要以客户为重,我们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消费者的需求被满足以后,我们整个团队的效益结果它自然就是呈现的。

儒家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本有末,我们不能本末颠倒。包括《论语》这句话所讲的,我们先要为学,学业有成才去做事情。我们要以民为重,君为轻,这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次第,我们在经营企业的次第,我们在为学做事情的次第和本末。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