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简史•序言》读书笔记(一)


内容简介:开篇以一艘巨型集装箱船为引子,并简明扼要介绍了全球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全球化的标志,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全球化重要标志—-集装箱船

2006年8月16日下午五点半,爱玛.马士基号下水,在集装箱运输50年的历史上,它比之前下水的任何一艘集装箱船都大。继爱玛.马士基之后,有7艘类似的船陆续下水,每艘造价1.54亿美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20世纪最后几十年里,集装箱使企业在决定生产地,种植地,货运方式时,几乎不再需要考虑运输成本。集装箱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自1956年第一艘集装箱船出现,每一代新集装箱船都总是比前几代更大,更能节约成本。爱玛之后,一些船舶运力超过11000辆卡车。但是,爱玛命运多舛,时隔不久遭遇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但即使那时,人们依然没有意识到货物贸易不停增长的时代即将走向尽头。全球化将发生新的变化。

第二、什么是全球化—-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

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是随着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快速发展的。

第三、全球化的四个阶段

第一波全球化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戛然而止。

1914年-1947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化进程停滞不前。

第二波全球化在二战后重新启动,然而,第二波全球化与第一波全球化一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在1947年到1986年的40年里,对全球化最严厉的批评来自那些认为更自由的贸易将使富国进一步剥削穷国的人。

第三波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反对剥削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这次指责全球化的是富裕经济体国家的人们。

2008年夏天,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暴跌,反对全球化的怒火仍在燃烧,主要动力来自于美国和欧洲的反移民声浪,而全球化本身正在发生变化。特朗普激烈反对“激进的全球化和对劳动人民公民权利的剥夺。”,法国政治家批评”猖獗的全球化正危及我们的文明。”

本书将第三波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前(1989–2010)大约四分之一世纪,视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独特的阶段。它强调了使企业得以组织远距离价值链的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这种价值链所构筑的经济关系与以往的任何经济关系都有着本质区别。

总的来说,全球化对世界是有益日,它使数亿人摆脱赤贫。但全球化并非没有弊端。比如全球化使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愈演愈烈;本国工人不得不面对遥远国度低收入劳动者的直接竞争;各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少数头部企业开始主导整个行业,而这样的趋势可能会抬高物价,阻碍创新;全球化叙事被民族主义叙事取代,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

不过,第四波全球化,也就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全球化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过去,世界上流动的是金属箱,但在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思想的传播和服务的转移将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化简史•序言》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