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牵挂 ——读张籍《秋思》有感

正值深秋时节,读到唐代诗人张籍的七言绝句《秋思》,不禁被作者那朴实的语言和一种穿越千年却仍然鲜亮的牵挂深深地打动了!

全文如下: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张籍为和州乌江人,当时正居于洛阳。这首诗的意思是: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的思念。又担心时间匆忙有未写到之处,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首先我被最后一句吸引住了。这句话虽然语言朴实,却从行动上将诗人生怕话未说尽的心理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到每天上班出发走到门口时我都会默念“手机钥匙钱包”,然后往包里摸一摸确认它们都在,也类似于“行人临发又开封”。虽不是对人的牵挂,却充分说明了这三样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反复诵读,我更深层次得体会到作者对家、对家人得思念与牵挂,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

我从上高中起开始住校,大约每两周或四周回一次家,在家呆一晚上,第二天下午返校。那时候意气风发,没觉得离家有什么困难。只记得我每回一趟家,妈妈都会杀一只鸡改善全家人的伙食,这样家里晚饭时就有点过节的样子。晚上,爸爸也不出去打牌了,而是想方设法把我捞到身边,问我学习的情况,听我讲讲学校里发生的小故事……后来到青岛上大学,每年回家两次,心却已经不在父母身边。来到洛阳上班以后,回家更是寥寥。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也不愿意过来与我们同住,见面甚少,平时仅靠电话互报平安。

其实家里的氛围并不算融洽,我们和父母在很多事情上有莫大的分歧,他们偏激的个性经常让我们之间几乎无法沟通。但是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尤其是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逐渐步入正轨、日渐成熟以后,对父母却更加挂念。妻子认为我在父母面前太懦弱、太忍让,简直是“愚孝”。其实她太高看我了,我只是觉得父母就是父母,他们是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教育我做人、培养我成才的人,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是割舍不下的血缘亲情。现在本来见面就少,为了搁置争议,言语上的交流又少了一些。现在唯一剩下的只有那空空的牵挂了。

相比之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显然更加无私。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虽然已经送到了校门口,可我仍然还免不了嘱咐他:慢点哈,小心车!他却是一转身跑了。这一幕幕和我小时候的情景或许不同,但故事却都是相似的:一样的嘱托,一样的没心没肺。

在高德地图上查了下张籍的老家到洛阳的距离,即使是现在的高速公路也有800公里,开车、坐火车也需要近十个小时;如果步行的话——导航提示:路程过长,建议采用其他出行方式。

可是在唐朝,还有什么其他的出行方式呢?估计回家一次,一个来回怎么也需要一个多月吧!那他一定好多年没有回家了!他一定很想家!这种思念、这种牵挂,可能是当下的我们难以体味的。

我们这个小家情况也很特殊。我是湖北人,妻子是山东人,我们却定居在洛阳,在两个城市中间。每次放长假之前,我们都会商量下假期是否回老家、回哪个老家。其实谁不想家啊!虽然现在交通比较方便,但是毕竟假期时间短,机会又少,我们难免也会“有私心”以致冷战数日。我想,我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与作者应该是一样的吧!

可是作者在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电子邮件、交通也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唐朝,一连多少年都回不了家、也许这辈子都回不了家了的情况下,他对家人的思念程度,我们谁可与之比拟?惟愿今后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能够让人们不必再背井离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开开心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只是,到了那时,人们还能欣赏、体会到这种说不尽的牵挂,还能写出这样流传千年却让人感同身受的魅力诗篇吗?


2020年秋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不尽的牵挂 ——读张籍《秋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