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史记●项羽本纪》之项羽其人

项羽祖上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杀。项羽的生父不明确,少时跟随小叔项梁生活。项梁教他读书习剑,项羽对这些不感兴趣。项梁很生气,问他这不学那不学,难不成长大了要啃老?项羽却说:“读书只要能记住名字就可以了,剑术,也只能敌挡一个人。我要学习能抵挡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教给项羽兵法,但项羽只学了点儿皮毛就不肯学了。

由此可见,项羽虽胸有大志却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耐力,这也为以后他的失败埋下伏笔。

项羽身高185以上,能举起700多斤重的鼎,有胆量,有识谋。“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就来自于项羽所打的一场战役。

当时,秦将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之后围攻赵国,把赵王逼得逃到巨鹿城。楚怀王心里害怕,派楚军救援赵王。当时的将领是宋义。宋义分析:秦军连胜,士气正盛,这个时候去打秦军,无疑以卵击石。所以他主张,先让赵军和秦军打,既使秦军赢了,军队也筋疲力尽了;如果秦军不赢,就会挫了锐气,那时再出战,就会事半功倍。

项羽却认为宋义所说不通,再加上宋义假公济私的行径,项羽就借早晨去宋义帐中参见他时斩了他的头,提出帐外,对众人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大家都很惧怕项羽,都认为他是对的,共推他做首领。

于是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过河后把所有船只凿沉,砸破全部锅碗,烧毁所有军帐,只带三天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一死战,绝无退还之心。

将士们见主帅如此,如果拼命,尚有一线生机,如果怠惰,就只有死路一条。大家无不以一当十,拼死厮杀。终于打败秦军。

当时各路诸侯都做壁上观,没有一个出手,他们看到楚军个个杀红了眼,都吓得心惊胆战。及至楚军胜利,他们都臣服于项羽脚下。项羽一战封神。

项羽胜利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楚军将士被逼到绝路,唯有视死如归方有活路,因此个个以一敌十奋勇杀敌;其二,秦将章邯连打胜仗之后有轻敌之心,所谓“骄兵必败。”

所以,对于项羽来说,打仗,就是孤注一掷,赢了,固然可喜,输了,百年之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这是一腔孤勇的豪赌!

宋义曾这样评价项羽,“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则比不上我。”

我认为他这评价很中肯。项羽每次打仗,他都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这样固然能够鼓舞士气,但作为一个胸有大志之人,他可以不是带兵打仗最好的,但他绝对要能把握全局,收拢人心。这一点,项羽做不到。

起义之初,会稽郡守殷通劝说项梁起兵反秦,并让他做首领。而叔侄二人却杀了殷通并属下一百多人,以此来震慑底下人。

在微末之时不懂得与志同道合之人合作,全凭自己一腔孤勇向前闯,这种性格,注定走不长远。

项羽在攻打襄城时,久攻不下。等到攻破城池,项羽活埋了城里所有的人。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残暴性情,即使有一天能够登上最高位,也会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项羽本人很有能力,在很多人眼里,他亦是个英雄。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英雄只适合活在乱世,所谓时势造英雄。而普天下的老百姓还是希望过太平日子,只有心怀天下仁爱有德之人才能创造太平盛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史记●项羽本纪》之项羽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