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孩子睡了,才戴上耳机打算找一些音乐来听,多年不关注乐坛的我,毫不犹豫的点开了周杰伦的专辑,映入眼帘的还是曾经听过的老歌。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看看歌曲的评论区,打开杰伦的评论区,虽然都说着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主角,但是却都有同样的感受,想起年少的自己,一去不复还的青春,那些飘渺隐约的欢喜,曾经离别的淡淡的忧伤,那时对未来的无知的想象。
还记得第一次听周杰伦的歌,还是我初三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带着我去选杰伦的磁带,那个专辑的名字叫《范特西》,喜欢的第一首歌叫《简单爱》。
那时候的我们15岁,那时候的天很蓝,水很清,阳光很灿烂,每天和喜欢的人在一个教室上课,却不敢回头偷偷看,只能盯着门口,等待他进出教室的那一刻。
那时候的我们,第一次懵懵懂懂的体验了爱的感觉,对未来的他有了想象。那时候的我们,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平凡,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时候,第一次感受到悲伤,因为年少,有些事只能默默埋在心里。
17岁的我,放下了15岁时得到的那块水晶,努力向前走去。依然听着杰伦的歌,一曲《东风破》终结了我的高中时代,那一段青春,有些空虚,有些无奈,有了喜欢自己的人,一些记得住的同学情。
那时成绩一般的我们,既期盼着高考结束的解脱,又丝丝的担忧着未来。那时候的我们,有人大方的告白,有人毫不犹豫的拒绝,有人偷偷的在一起,但没有人谈到未来。
19岁的我,脱离了学业的困局,离开了父母的翅膀,读着普通的大学,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简简单单的快乐,自由的呼吸。
那时的我们不再隐瞒自己的好奇心,自由的探索着世界的美好,去了没有去过的地方,看了没有看过的风景,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一片朝气蓬勃,那时候的我们,无所畏惧,就连《夜的第七章》都是蓄势待发的味道。
24岁的我,异地初入职场,初次面对社会的复杂,在大城市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夜晚,看着窗外不远处一格一格的灯渐渐熄灭,听着《雨下一整晚》,只想着努力把工作做好。
那时候的我们,开启了一个人的独立生活,靠工作养活自己,自己一个人买菜烧饭,手机还没有导航,出差只能打印好路线图,出门不是骑自行车就是公交车,第一次真正接地气的生活着,但却依然自由,充满着无限可能。
25岁的我,和谈了5年的男友结婚了,结婚是因为家人的催促,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
从此,人生被割裂开了,观念冲突升级,利益冲突升级,虽然经济效益逐步提升,但感情却一路下坡,摇摇欲坠。我们并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只变成更憋屈的自己,不忍问自己《你好吗》。
30岁的我,有了孩子,生命带来了温暖和力量,第一次有了软肋。
那时的我,初为人母的喜悦,义无反顾的牺牲着。外面无论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都与我无关,只有孩子的表情才是晴雨表,似乎就像《告白气球》里唱的,拥有你就拥有了全世界。
33岁的我,成为了全职宝妈,更加丢失了自己,只剩下以孩子妈妈名义活着的人。曾经那个在职场发光发热的自己,变成了孩子的一张路牌,为孩子指引着方向,而我自己,却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前行。
那时候的我们,对自己《说好不哭》,因为不希望让孩子看到我们的难过,希望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妈妈,这样就能让孩子也拥有快乐。
现在的我,已经不记得年少时的梦想,听回杰伦的歌,回望走过的路,提醒着,别走丢了自己。
去吧,去找回那个只属于自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