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15章古之 善为道者不欲盈

老子《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不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图片

      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是《老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思想凝聚于《老子》一书,计81章,5000余字,集中反映了道家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思想和人生价值。老子把道看作是天下万事万物的起源。道本身无形无象、无名无物,是不可直接感知的。老子是朴素辩证法大师,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老子看来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从“道法自然”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在人生价值方面,老子把素朴规定为人生的本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把柔弱看成素朴的表现和生命力的象征,他用水比喻柔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

      读《道德经》不外乎围绕以下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道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今天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原文]


      古之善为道(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么突出的能耐,旷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浑浊。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去追求"无不具足"。正因为没有"无不具足",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延伸感悟]


      道是什么?是统御万物的一种力量,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生活都是在道的力量作用下而存在,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到而已。老子将道描写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相当到位。得道之人的行事与表现,与道一样“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老子称赞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运用普遍规律来处理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也可以说这是教一般人怎样掌握和运用“道”。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们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等人格修养功夫,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事,从不自满高傲。

      “犹”、“豫”两个字,老子比喻,跟冬天走在冰面上一样,而豫在过去应该也是一种跟大象一样的动物,呆笨木讷而且不容易发怒,好像对所有的人都害怕似的。老子用五个字说了得道之人的表现“俨”、“焕”、“敦”、“旷”、“混”,第一个就是对人对事都是庄重恭敬,第二就是时刻让人看着光明鲜亮,就跟冰雪初融一样清新悦目,第三就是给人一种敦厚老实的感觉,看着就像一块没有被加工过的木料,保持着原色原样,第四就是心胸开阔,跟山谷一样,什么事什么人到里面都容得下,第五就是与周围可以混为一体,就跟一杯浊水一样,你虽然知道里面有杂质,但是你却找不出来杂质在哪里。以上这七个字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

      作为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应该拥有与常人迥异的精妙见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够洞察细微,见解深刻,其具备特征有以下几种:第一:应该时时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第二:面对环境变化的查知,感知,要有机敏警觉的能力;第三:对待工作要拘谨严肃,有一种神圣感,来不得半点疏忽;第四:要学会内心的自由,也就是自由随意。学会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学会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学会驾驭自己狂热的欲望,从而去追求一种内心的安宁;第五:做事要敦厚朴实,追求朴素唯美。达到生活中的朴素,思想中的奢华;第六:要有勇于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心胸,要善于利他心胸开阔;第七:要善于融合;第八:要恬淡雍容,要学会从容,恬淡,大方向正确之后,就是不停播种之时,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羡慕邻居的潇洒,自己慢慢做总会有彩虹的那一天;第九:达到内心虚静。

      什么是【道】:看到如同没见到一样,这东西就无色;听到如同没听到一样,这东西就无声;抓住如同没抓到一样,这东西就无形。这“三无”难以分辨,实质为同一个东西。在其上没有光明,在其下没有黑暗。它连绵不断的存在却说不清,就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实质上就是无形的状态,空洞的景象,整个朦胧。迎着它看不见它的脸,随其后看不见它的背。(无法看到头,也无法看到尾,可见“道”是广大无边的。虽然每天身在其中,却无法看见,无法听到,无法抓住它。)了解它过去的轨迹,只能消解今日的困惑。能知道它过去的源头,才能真正算是入道了。如清明时节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思亲念故就是一种厚重的礼敬之道。道尽头,水尽头。头枕青山伴水流。儿孙思念稠。孝悠悠,想悠悠。想见亲人心不休。叹呜风怅啾。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 第15章古之 善为道者不欲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