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有路不去走,地狱无门偏创业。也许时至今日还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创业。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投投为大家带来了罗敏的故事。他痛并快乐着,只是其程度鲜有人知。
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点切入
2005年Facebook在国外刚刚兴起,我开始第一次创业,那时还在学校,做的也是校园SNS。坦白讲,那时很多人都在尝试做社交产品,但是最后只有王兴的校内网做起来了。为什么我们失败了?主要因为我们的团队要比王兴差太多。
当时王兴的团队已经有了几次做社交产品的试错经验,平均的团队的年龄是1979年的,我是1983年段的,落后了四年,等我们做的时候,王兴已经将我们正要面临的错误早都犯了一遍。当时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一些看着是机会,但是你如果没有准备好,其实你根本抓不住它。
在后来团购市场的「千团大战」中,美团能够杀出血路,我觉得王兴同样胜在了经验和团队上。
2008年左右,我开始第二次创业,做一个类似社交电商的项目。鲍岳桥给投了200万,最后还是做死了。当时三个合伙人股份平均分成三分之一。回过头来看,那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人问题,而且股份没有设置好,那么团队一定出问题。如果创业的时候有好几个合伙人,但谁说了都不算,江山还没打下来,内部就分裂了。
电商导购APP,需要编辑很多内容,但我不擅长内容,做了一个月只得停止。你让我做个产品出来,马上几亿人就传播,我不擅长。而且,我的团队当时也没有这样的基因。实际上那时我们比较粗犷,更善于在地面「打仗」,通过线下去复制商业模式。
2010年,我加盟了好乐买,担任副总裁参与创业,负责校园相关的业务。从好乐买离职后,我在2013-2014年开始尝试不同的创业方向。2013年,死掉五六个项目,从产品研发到投入市场到枪毙掉,平均每两个月尝试一个。期间做过互联网教育、校园匿名社交等方向的产品。
最惨淡的一件事的是,当初我想做个PC版的卖盒饭平台,为推广业务还在大街上卖过几个月盒饭,最后也失败了。频繁改变方向后,我开始反思:创业的选择,一定要看自己和团队的基因——擅长做什么。比如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阿里不擅长做社交,这也是他们虽然想在自己薄弱的地方发力却始终做不起来不得不通过入股方式解决的原因。
别做你不擅长的事。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产品经理,即使当时O2O再火再热,也不应该去做,因为O2O主要看线下;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创业的方向要整天和销售团队打交道,好难的,因为那不是你的风口。
2014年3月,我们开始做针对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3月21日产品上线,当时没想太多,我觉得没想清楚之前可以快速试错。在这个过程中不求完美,先做,不完善再改,错了马上调整方向。
最后我们找到了方向,简单的说,趣分期(早期的趣店集团)的模式是给大学生信用额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电子产品。大家看到了公司快速成长的趋势,都很亢奋。当时,员工数量从已经创立时的10人扩充到2000人。
找到自己善长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点切入「一个发展得非充分的市场」,这才是真正的风口。
我是BD出身,我很清楚我并不善于写代码或做内容。但线下市场的推广对我来说却是强项,因为我此前在好乐买创业时曾做过校园渠道,这方面有经验。我自己跑了40多个城市的高校,亲自去招大学生员工。
当然,我喜欢这么做,但其他公司的创始人未必喜欢。虽然我这个人看起来比较腼腆,实际上我非常喜欢和人打交道,甚至有点「人来疯」。
2014年初,分期市场尚未充分竞争,当时这个领域还没有很强的人,如果现在有人再做,即便投了几千万美元也未必打得赢我们。如果你进入后要拼命和别人竞争才能做到第一,这对创业者而言是极难的。但如果再早两年也做不起来,当时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兴起,债权卖不掉(即没有P2P公司买债权)。所以时间点很重要,这就是运气。那时对我们来说,不早不晚,刚刚好。
快速学习、快速成长并享受这个过程
业务做得失败时也是最痛苦的时候。当时我就给团队设定3年时间,3年做不起来就继续上班去。但如果那时我们都不给自己三年时间的话,一定会后悔的。创业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在于,创业永远在不停做产品,不停的放弃产品,然后重新做新的产品。大家都没有那么多钱。恰恰因为你没钱,没有了退路,在创业道路上你才会勇猛往前冲。
创业者其实在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中,我相信无论是今天的独角兽,还是今天的超级独角兽,他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能够把自己的企业做到十亿美金、几百亿美金,甚至更高的梦想。所以说创始人和团队的成长很重要。如果成长跟不上,公司业务就不敢做这么快,不然会失控。企业发展越快,成长就要越快。我自认为是个吕蒙式的人,而且每三个月我都会变个样。
怎么成长更快?靠学习。那怎么学习呢?其实每个人的学习路径是不一样的,有人读EMBA是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对我来说,我就是喜欢找人聊天,并且为了聊天通常会厚着脸皮去找。我会找程维聊,我会找张一鸣聊。跟这些年轻的企业家聊天,我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一次我甚至提出,去旁听一次他们的高管例会,想看看这些公司开会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PPT做成什么样子,我觉得那是最好的学习。虽然他们说这是机密,但我一定会想办法混进去。
互联网可以快速试错,可是,选择什么人可以和你一起试错?为什么别人愿意跟着你一起试错?现在,70%的时间我都用在了找人上了。在组建团队找人方面,我其实做了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把通讯录里几百个人筛选一遍,找出其中一百个我认为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一个一个打电话,约吃饭,聊项目,尽可能把所有我认可的人邀请进来。
很多创业者抱怨找不到人,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字:懒。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要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我会把列出来的人做「评估」,比如哪些适合在天使轮加入,哪些适合在A轮、B轮甚至IPO之前再加入。毕竟每个人的经验和经历都不一样。只要他不排斥你,那一定有机会共事。
对于我来说,永远缺人。我还有更多的想法,只要合适的人到位了就可以做,核心仍是找人。创业这件事,成不成主要取决于你的团队,如果你的团队不够强大,任何时候都有危险。我觉得我的团队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当别人看到一群狼的时候,都会害怕。
有时候我的朋友会问我,你为什么能坚持?其实我们这个企业也是最近几年才做起来的,在前面十几年,一直在吭哧吭哧不停的干……都不能算是一个抛物线,而是一个曲折的线,基本上没有到过顶峰。如果把珠穆朗玛当做顶峰的话,我觉得我们这前面十年也就到过香山。到了香山之后,马上又下来了,就是这样不停在走曲折的路线。
从这些角度来看,后来我自己去思考、回忆,我和我的团队。其实蛮庆幸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创业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们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
人的感觉,有时是蛮变态的,你甚至不仅享受融资愉悦的过程、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人员不断扩张形成很多组织和集体的过程。有时候碰到困难,你去解决这个困难,你都会很享受。所以,其实是蛮难理解的。当你碰到困难越大的时候,你还越想把这个困难解决,而在解决这个困难的过程中是非常享受的,享受过程中去归纳自己、去成长。这其实可能不是一般的经历。
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独角兽,或者超级独角兽。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去创业,我们是不是真真正正有去享受这个过程?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去享受这个过程,哪怕你最终没有爬到珠穆朗玛峰、即便只爬到了香山,你也可能解决了几十个人的就业,你也可能完成了一个人生小的梦想,你也有一个小的组织和集体。其实,如果你能够享受它,我觉得在创业过程中你自己的心态会变得非常好、非常舒服。其实,创业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你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哪怕是当年的所有VC,你当年可能觉得他很傻逼,他不看好你,他天天跟你谈,但又怎样?那些比我们做的成功的比如BAT、TMD,或者现在的这些大佬当年他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他们都受到过嘲讽,他们都受到过VC的忽视,但是又怎样?最后还是会有人看好他们,拿到钱,最后把企业做起来。
最开心的那段时光反而是突破自己的时候
我05年在南昌大学毕业,22岁,想考研,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来北京补习。然后在北大听了很多讲座。比如李彦宏,百度当时刚刚上市。李彦宏说,自己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不是特别牛逼,就是赶上了时代,加上VC帮助,就做了这么个东西,然后就成了。
听完了我就不想考研了,我想创业。
当时我就想,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最终也能走上创业这条路吗?我之前是传统的思维,要去牛逼的大学,读硕士,能去宝洁、诺基亚、西门子这样的世界五百强,进麦肯锡、BCG这样的咨询公司。可看到李彦宏,原来还可以这样去活。
但就如上面说到的,我的创业相当曲折。
在2007-2009年的创业经历我们不停的在做同一个方向,但是越做越困惑,因为我们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正走在一个错误的路上。那次,我意识到创业方向的选择特别重要,选择不对的话,再坚持也没用。接下来的一年也不顺利,不停的尝试了十几个方向。
当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看不到自己的明天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停下来,把项目团队停下来,09年11月份十几个人吃了散伙饭,我当时跟大家说今天不是结束,可能未来某一天我们这群人又会重新在一起做另外一件事,那个时候我们会一起享受胜利的成果。果不其然12年又重新创业,这个团队里有5个人又走在一起。
当我们选择到对的方向的时候,是能感觉到的,无论融资、招聘都是自信的,创业的过程中,越往后越有感觉。
在创业的路上,其实就是一个想法,需要心无杂念的做一些事情。创业的过程中,从开始到中途发展再到最后产生的很多的方式、人的想法和格局是会产生改变的。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2年多了,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才走到今天。
你有没有想过走出舒适区,打破边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这些年最难受的时候,就是09年的那半年时间。那时我们团队几乎每天到办公室,但公司里有人玩游戏,有人干其它的。那时候我们好像是在创业,但是我们都无心恋战,只不过是为了把钱花光。
作为创业者,这十几年的经历我回头想,比较舒服的时候反而是在坚持突破自己的时候,那时候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很开心的。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12年年底重新出发,这次出发最开始一年多也非常不顺利,13年尝试了十几个方向,但这次明显比之前好了,之前几年在一个方向不停错,最后做得很绝望。这次有些方向做了一个礼拜,有些方向做了三个月。
创业过程中,你的想法会有改变。我大概拥有两次把公司出售掉的想法,一次大概15年三四月份,另外一次是16年初。没有钱当面临这么一大笔钱的时候是会有想法,再后来用两三天时间思考之后,所做的决定就会变得非常淡定,我觉得现在创业者跟之前传统行业领域创业者不太一样是比较年轻,我今年才34岁,如果我不把它做到更高目标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事。
作者:罗敏,趣店集团(趣分期)CEO
本文由 @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整编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