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地长大——(七十八)重复的力量

(七十八)重复的力量

迟到千年  2022-10-25

孙瑞雪在《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讲道,一般情况下,孩子三岁到四岁左右会迎来逻辑思维的敏感期。处于逻辑思维敏感期的孩子,他会借助语言来呈现自己内在的思维。这个语言就是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劲头。

孩子爱问的为什么,其实并非漫无边际,无缘无故。这些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来自生活,是关于孩子看见的、摸到的、听见的、闻到的,他能够自己感觉体会到的问题。在得到回应后,孩子从答案中提取出第二个问题,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二是孩子往往更加关注我问你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的问答之间的因果链条,而不是答案本身。

玩子从两岁多开始,便迎来了他自己的逻辑敏感期,这段时期,他特别喜欢与我们玩“什么、什么”的游戏,就如同十万个为什么。

而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也陆续到来。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他便不再喜欢连续追问为什么了。

如今,三岁多的玩子,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又继续到来了。

国庆假期,我们开车回姥姥姥爷家的高速公路上,看到了好多起车祸,其中一起车祸,车身调转了方向撞到了内向车道栏杆上,车头严重损伤。

玩子问道:“这辆车是怎么了?”

我回答道:“发生车祸了,撞到栏杆上了。”

他继续问道:“为什么撞到栏杆上了?”

我说:“可能因为开得速度太快了,然后又是下雨天,司机走神了,一不小心就撞上去了。”

他说:“为什么司机会走神?”

我说:“可能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晚,开车时有点困。”

他说:“为什么昨天晚上睡得太晚?”

我说:“可能看电视看得太久了,所以睡得太晚。”

他说:“为什么看电视看得太久?”

我说:“因为电视太好看了呗,他没有控制住。”

本以为一问一答到此结束,怎料玩子来了个反转。他说:“为什么这辆车撞到栏杆上了。”

他又绕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了。我心中的烦躁莫名地升起,耐着性子继续跟他对话了几轮,然后装在并没有听见似的不回答了。

自此之后,这种场景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唯一的差别是,并不是每一个场景中的对话都会有这么多个不同的为什么,但相同之处都是,他会绕回到最初的第一个问题,循环问着这些问题。

说实话,陪着他耐心回答这些“为什么”不难,但让人莫名烦躁的就是明明刚刚回答了这个问题,结果一转头他又继续问了相同的“为什么”。

玩子在这一阶段的逻辑敏感期的表现特征,与他两岁多时所追问的“什么、什么”,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两段时期所发出的追问,都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似乎都在乎的是一问一答的因果链条,而不是答案本身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但是,两端时期所发出的追问的不同之处,一是如今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他开始在意答案的合理性了,他判断这些答案自己是否能够理解;二是他开始不断地循环,绕回到最初的第一个问题。

另外,这段时期的玩子,还有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表现特征。当他自己回答某个问题的时候,他喜欢重复地表达。

某天,陪他看绘本时,看到了小鳄鱼去医院牙科检查牙齿,我顺便说了一句:“你看小鳄鱼的牙齿是不是很好,因为他有好好刷牙哦。你做得也非常棒哦,因为你每天也有好好地刷牙。”

他说:“我每天都有好好地刷牙。妈妈每天都有好好地刷牙。爸爸每天都有好好地刷牙。奶奶每天都有好好地刷牙。爷爷没有每天好好刷牙。”

同理,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对话中。

孙瑞雪在《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建议,当孩子处于逻辑思维敏感期时,我们大人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认真地与孩子互动。当发现孩子爱问问题,但并不想要停留在某一个问题上,不要评判孩子,而是跟在孩子思维的后面,用富有想象力的、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方式继续跟他保持积极的互动。

说实话,每次都要非常耐心地做到很难,但这就是孩子必经的成长之路,作为父母,帮助孩子成长是我们的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慢慢地长大——(七十八)重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