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Kanban在移动开发团队的实践系列:
在第一篇分享文章中介绍了下Scrum的开发模式,介绍了Scrum中团员的角色、开发阶段、每个阶段中需要做的事情。在这篇分享我会介绍Kanban模式,相对于Scrum,Kanban比较轻量级。
首先分享些干货:
Kanban和Scrum对比的Mini书:Kanban and Scrum -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中文
下面是一个非常经典的Kanban图
看板强调几点:
想上图所示,Kanban强调的可视化流程,通常团队可以把需求分解成小任务,一个小卡片写一件任务,把卡片放到墙上。其实现在有很多敏捷开发工具都可以支持可视化管理,不过我还是建议贴在墙上这种“原始”做法。这样可以“强制”所有的成员非常容易的看到整个Kanban,有什么问题、更新都能一目了然。
下面是我们团队实践的Kanban墙:
看到字条在最终状态越积越多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看板里面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限制WIP,简单的说就是每个状态下面的Ongoing的任务数目是有上限的。这样做可以带来不少好处
下面的漫画很好的描述了WIP的作用,大家可以领会领会:
WIP的模式看起来很美,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大家非常遵守WIP的限制严格执行。很多时候团队会迫于外部的压力,不断增加工作,于是kanban上面的小字条越来越多,这样其实是非常影响效率的。所以Kanban模式也是需要一个类似Scrum Master的角色来保护这些原则。
WIP的设置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其实这个因团队而异,可以不断调整至到大家都觉得比较舒适的状态。一开始可以建议简单粗暴的设置,比如开发人员有多少人,就设置Development WIP的数量是多少。
Kanban的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开发周期,也没有特定的计划、开发、发布的阶段,所有的事情都是想流水线性的一直持续下去。那么Kanban模式如何来评估生产的效率和周期呢?
一般会参考下图 - Cumulative flow diagram (堆积图?)
这个图统计了每一天,在每个状态中累计的任务数量。纵向可以表明WIP的作用,横向可以表明每个任务完成所需大概时间。
我一般会重点查看每个状态的趋势线的斜率情况,斜率越大说明任务开发所需的时间越少,团队效率越高。同时也要保证各个状态趋势线的平滑性,斜率要大体保持一致,这样说明任务没有在某个状态下积累太多而影响整体交付效率。
Kanban相对于Scrum的模式并没有太过于繁琐的条条框框,就只强调三件事:
Kanban是个非常高效的管理工具,但因为缺少了很多Scrum的规范,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在现实世界Kanban往往和Scrum一起使用,相互吸取经验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