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实时工具调用的大模型流式生成与协同方案

目录

      • 1. 流式生成与标签监测
      • 2. 工具调用机制
      • 3. 生成与结果拼接
      • 4. 异步与错误处理
      • 5. 示例说明
      • 6、总结

该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在生成内容时,实时检测并解析特定的标签(如 标签),从中提取工具调用所需的参数和名称,然后调用相关工具并将结果以特定的格式(如 标签)追加到内容中。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


1. 流式生成与标签监测

  • 流式输出:大模型采用流式生成文本,每次生成一部分内容,实时输出。
  • 标签解析:在生成的文本中实时监控,当检测到 标签时,就表明需要调用外部工具。解析模块会提取标签内部的 URL(格式要求为 http/https)。

2. 工具调用机制

  • 请求解析:提取 ... 标签中的 URL,并对其格式进行校验,确保合法有效。
  • 外部调用:调用对应的外部接口或工具(例如天气接口、地图服务等),采用异步调用方式,以避免影响文本生成的流畅性。
  • 结果处理:获取工具返回的结果后,将结果封装在 ... 标签中。如果返回结果是图片,可以嵌套 ... 标签来表示。

3. 生成与结果拼接

  • 结果追加:在大模型生成文本的同时,将工具调用的响应结果动态插入到生成的文本中。例如,在检测到 标签后,暂停或分支出调用流程,待获取响应后再将结果按照格式追加为 标签。
  • 输出格式:确保输出中每个 标签后紧跟一个对应的 标签,使整个输出具有一致性和可解析性。

4. 异步与错误处理

  • 异步调用:为了不影响文本流的连贯性,建议使用异步调用外部工具,生成模块可继续生成其他部分内容,而调用结果通过回调或事件机制及时插入到适当位置。
  • 错误容错:当工具调用失败或超时时,应设计默认的错误响应机制,比如输出 错误或超时信息,确保整体文本的完整性不会被破坏。

5. 示例说明

按照方案,输出示例如下:

北京的天气是 https://api.weather.com/beijing大雪,
天气地图: https://api.weather.com/beijing/map天气地图图片

在这个示例中:

  • 模型生成到“北京的天气是”时检测到 标签,解析出 URL,然后调用天气查询接口,获取响应“大雪”,再将结果以 标签追加。
  • 后续生成“天气地图:”时同样检测到第二个 标签,调用地图接口,返回的结果为图片,则使用 标签嵌套 标签将图片信息整合进来。

6、总结

这种边生成边调用工具的方案能让大模型在实时生成内容的同时,通过嵌入 标签自动触发外部数据获取,再将返回结果以 标签形式整合到生成结果中,从而实现数据与内容的无缝衔接。整个流程主要包括:

  • 流式生成与实时标签监测
  • 异步调用外部工具并处理返回数据
  • 动态将调用结果插入生成文本中
  • 设计容错与错误处理机制以保证输出的稳定性

这种设计思路不仅提高了生成内容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同时也为大模型与外部数据系统之间建立了一条高效的交互通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模型,流式生成,实时调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