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环境中使用_EhCache_缓存系统&Ehcache配置文件的详细说明

简介: EhCache 是一个纯 Java 的进程内缓存框架,具有快速、精干等特点,是 Hibernate 中默认的 CacheProvider。本文充分的介绍了 EhCache 缓存系统对集群环境的支持以及使用方法。
EhCache 缓存系统简介
EhCache 是一个纯 Java 的进程内缓存框架,具有快速、精干等特点,是 Hibernate 中默认的 CacheProvider。
EhCache 的主要特性有:
1 快速;
2 简单;
3 多种缓存策略;
4 缓存数据有两级:内存和磁盘,因此无需担心容量问题;
5 缓存数据会在虚拟机重启的过程中写入磁盘;
6 可以通过 RMI、可插入 API 等方式进行分布式缓存;
7 具有缓存和缓存管理器的侦听接口;
8 支持多缓存管理器实例,以及一个实例的多个缓存区域;
9 提供 Hibernate 的缓存实现;
10 等等 …
由于 EhCache 是进程中的缓存系统,一旦将应用部署在集群环境中,每一个节点维护各自的缓存数据,当某个节点对缓存数据进行更新,这些更新的数据无法在其它节点中共享,这不仅会降低节点运行的效率,而且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的情况发生。例如某个网站采用 A、B 两个节点作为集群部署,当 A 节点的缓存更新后,而 B 节点缓存尚未更新就可能出现用户在浏览页面的时候,一会是更新后的数据,一会是尚未更新的数据,尽管我们也可以通过 Session Sticky 技术来将用户锁定在某个节点上,但对于一些交互性比较强或者是非 Web 方式的系统来说,Session Sticky 显然不太适合。所以就需要用到 EhCache 的集群解决方案。
EhCache 从 1.7 版本开始,支持五种集群方案,分别是:
• Terracotta
• RMI
• JMS
• JGroups
• EhCache Server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三种最为常用集群方式,分别是 RMI、JGroups 以及 EhCache Server 。

RMI 集群模式
RMI 是 Java 的一种远程方法调用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基于 Java 对象的通讯方式。EhCache 从 1.2 版本开始就支持 RMI 方式的缓存集群。在集群环境中 EhCache 所有缓存对象的键和值都必须是可序列化的,也就是必须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这点在其它集群方式下也是需要遵守的。

采用 RMI 集群模式时,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对等关系,并不存在主节点或者从节点的概念,因此节点间必须有一个机制能够互相认识对方,必须知道其它节点的信息,包括主机地址、端口号等。EhCache 提供两种节点的发现方式:手工配置和自动发现。手工配置方式要求在每个节点中配置其它所有节点的连接信息,一旦集群中的节点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缓存进行重新配置。
由于 RMI 是 Java 中内置支持的技术,因此使用 RMI 集群模式时,无需引入其它的 Jar 包,EhCache 本身就带有支持 RMI 集群的功能。使用 RMI 集群模式需要在 ehcache.xml 配置文件中定义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节点。假设集群中有两个节点,分别对应的 RMI 绑定信息是:
节点 1 192.168.0.11 4567 /oschina_cache
节点 2 192.168.0.12 4567 /oschina_cache
节点 3 192.168.0.13 4567 /oschina_cache

那么对应的手工配置信息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hostName=localhost,
    port=4567,
    socketTimeoutMillis=2000,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192.168.0.12:4567/oschina_cache|//192.168.0.13:4567/oschina_cache"
/>



其它节点配置类似,只需把 rmiUrls 中的两个 IP 地址换成另外两个节点对应的 IP 地址即可。
接下来在需要进行缓存数据复制的区域(Region)上配置如下即可:
<cache name="sampleCache2"
    maxElementsInMemory="1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00"
    timeToLiveSeconds="100"
    overflowToDisk="false">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cache>



具体每个参数代表的意义请参考 EhCache 的手册,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EhCache 的 RMI 集群模式还有另外一种节点发现方式,就是通过多播( multicast )来维护集群中的所有有效节点。这也是最为简单而且灵活的方式,与手工模式不同的是,每个节点上的配置信息都相同,大大方便了节点的部署,避免人为的错漏出现。
在上述三个节点的例子中,配置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230.0.0.1,
    multicastGroupPort=4446, timeToLive=32"
/>



其中需要指定节点发现模式 peerDiscovery 值为 automatic 自动;同时组播地址可以指定 D 类 IP 地址空间,范围从 224.0.1.0 到 238.255.255.255 中的任何一个地址。

更详细的资料请参考附件中的“集群环境中使用_EhCache_缓存系统.rar”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ehcache/


Ehcache配置文件的详细说明

<cache name="CACHE_FUNC" maxElementsInMemory="2"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0" timeToLiveSeconds="20" overflowToDisk="true" diskPersistent="true"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120"  />

maxElementsInMemory :cache 中最多可以存放的元素的数量。如果放入cache中的元素超过这个数值,有两种情况:1、若overflowToDisk的属性值为true,会将cache中多出的元素放入磁盘文件中。2、若overflowToDisk的属性值为false,会根据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的策略替换cache中原有的元素。

eternal :意思是是否永驻内存。如果值是true,cache中的元素将一直保存在内存中,不会因为时间超时而丢失,所以在这个值为true的时候,timeToIdleSeconds和timeToLiveSeconds两个属性的值就不起作用了。

timeToIdleSeconds :就是访问这个cache中元素的最大间隔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没有访问这个cache中的某个元素,那么这个元素将被从cache中清除。

timeToLiveSeconds : 这是cache中元素的生存时间。意思是从cache中的某个元素从创建到消亡的时间,从创建开始计时,当超过这个时间,这个元素将被从cache中清除。

overflowToDisk :溢出是否写入磁盘。系统会根据标签<diskStore path="java.io.tmpdir"/> 中path的值查找对应的属性值,如果系统的java.io.tmpdir的值是 D:\temp,写入磁盘的文件就会放在这个文件夹下。文件的名称是cache的名称,后缀名的data。如:CACHE_FUNC.data。这个属性在解释maxElementsInMemory的时候也已经说过了。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  :磁盘缓存的清理线程运行间隔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内存存储与释放策略。有三个值: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FIFO-first in first out, the oldest element by creation time

diskPersistent : 是否持久化磁盘缓存。当这个属性的值为true时,系统在初始化的时候会在磁盘中查找文件名为cache名称,后缀名为index的的文件,如CACHE_FUNC.index 。这个文件中存放了已经持久化在磁盘中的cache的index,找到后把cache加载到内存。要想把cache真正持久化到磁盘,写程序时必须注意,在是用net.sf.ehcache.Cache的void put (Element element)方法后要使用void flush()方法。

以上时间值都是以秒作为单位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线程,Hibernate,框架,cache,配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