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在.NET中,对于ASP.NET,有MVC;对于WPF、SILVERLIGHT,有MVVM。然而在桌面开发领域,似乎微软并没有推出什么强力的框架。但笔者在写程序的时候很不喜欢把代码全部混杂在一个类中。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一种是使用现成的对平台没有依赖性的MVC框架,比如PureMVC,当然学习一个框架需要一些时间,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小框架,恐怕称之为框架都有些太夸大了。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这个小框架要实现的功能。MVC虽然经典,但是View层的数据获取需要从Model直接获取,而View的操作行为则是需要通过Controller来更新Model。也就是说在View与Model通信过程中,Controller负责那些变更状态的事情。然而MVC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View需要引用Model,这就导致了View层对Model的依赖。主动MVC与被动MVC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见Figure 1 主动MVC、Figure 2 被动MVC)而MVP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在MVP中Presenter承担了更多的事情。在Presenter中,大致有两种信息,一种是改变Model状态的控制信息,一种是改变View显示的状态信息。对于特定的策略,如Presenter是主动的询问Model发现变更后通知View,还是Model通过Observer模式通知Presenter,Presenter再去通知View改变内容这类的事情,则可以具体到每个特定的Presenter中来实现。(见Figure 3 MVP模式)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1 主动MVC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2 被动MVC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3 MVP模式

    MVP具体到.NET中来,在其中使用的Observer模式自然可以用事件实现。笔者认为虽然一个Presenter有可能会存在需要多个视图以及多个Model的情况,但是大多情况下,一个Presenter仅仅关注一个Model。对于View,情况则比较复杂,通常为了将某一类Model的信息显示出来,我们会为其专门定制一个View,但是,我们还需要输出许多信息,看上去我们是需要向其他的View发送信息。但是,如果我们为每一个View都做一个Presenter,一个Model的话,我们只需要在当前Presenter引用那个View所对应的Model,发送相应信息就好了。所以,笔者的原则就是,不要让更新不属于当前Presenter的View,而是通过该Presenter引用Model实现其他信息的输出。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4 框架接口

 

01 public interface IView
02     {
03         void Initialize();
04     }
05     public interface IModel
06     {
07         void Initialize();
08         event EventHandler Initialized;
09     }
10     public interface IPresenter
11     {
12         void SetView(IView view);
13         void SetModel(IModel model);
14         void SetUnityContainer(IUnityContainer unityContainer);
15         void Initialize();
16         string Name { get; }
17         Guid ID { get; }
18         IView GetView();
19         IModel GetModel();
20     }
21     public interface IPresenter<V, M> : IPresenter
22         where V : IView
23         where M : IModel
24     {
25         void SetView(V view);
26         void SetModel(M model);
27     }

 

 

    以上是笔者设计的接口。Model与View的初始化有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封装起来,便于今后控制。然后在Presenter中提供了一些基本方法,如更改获取View及Model,以及一个初始化方法,该初始化方法的默认实现是会初始化View后初始化Model。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大量的Presenter方法是需要重用的,因此就写了一个抽象的基类实现一些方法,在开发过程中,又引入了IUnityContainer,因此实现了两个版本。BasePresenter不会自动注入View与Model,而Presenter会自动注入。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5 Presenter基类

    在实现BasePresenter的过程中,使用了模板方法将几个最常用的方法定义出来,如在添加Model的时候绑定Model的事件,移除Model的时候移除绑定Model的事件。还有就是在Model初始化完成的时候,也经常需要Presenter去做一些事情,也定义了出来。

    为了便于标识与更友好的显示名称,也加入了相关的属性来标识。

 

 

 

通过一些这样的定义,我们就已经实现了一个简易的MVP框架。下面来说说这个框架怎么用。

这个框架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比较适合懒人用,因为消息通知都是基于.net的方法或者事件来实现的,所以IDE都能直接认。

我们现在要实现一个累加器,Model的实现很容易。有一个方法来进行累加,有一个属性来提供当前数字,还有一个事件来通知累加的数已经改变了。

 

1 public interface IHelloMvpModel : IModel
2     {
3         void Plus();
4         int GetNumber { get; }
5         event EventHandler NumberChanged;
6     }

 

 

 

    而View层就更简单了,接收用户操作与显示数据。

 

1 public interface IHelloMvpView : IView
2     {
3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4         event EventHandler ChangeNumberRequested;
5     }

 

    在主程序,我们这样来进行调用。

 

01 static void Main()
02     {
03         Application.EnableVisualStyles();
04         Application.SetCompatibleTextRenderingDefault(false);
05  
06         IUnityContainer container = new UnityContainer();
07         container.RegisterInstance(container);
08         container.RegisterType<IHelloMvpModel, HelloMvpModel>();
09         container.RegisterType<IHelloMvpView, HelloMvpView>();
10  
11         var p = container.Resolve<HelloMvpPresenter>();
12         p.Initialize();
13         Application.Run((Form) p.View);
14     }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6 运行截图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Figure 7 点击按钮后

    虽然实现起来比较繁杂,但是对比较大的程序来说,有这样一套框架可以很好的帮助开发者,使得混杂在一起的数据更加的清晰。笔者现在已经通过这样的框架实现了一些实用的程序。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基于事件通信的轻量级MVP框架实现,附源码

 

这篇文章大概就完了,可能有时间会再写一篇用该框架实现一些通用ToolWindow的实现,在程序源码中的Loning.MvpWinform项目中。写这个小框架大概一年前写的,现在想来IPresenter似乎没什么意义,大概也就是在初始化的时候多态一下,对View与Model的单一限制似乎也不好,在开发过程中有时也会感到很麻烦。但是比较可以肯定的是开发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如果大家有时间看这篇文章,欢迎指出不足之处。

程序源码: http://www.wiisio.com/LoningLibrary.7z

参考文章:MVP模式与MVC模式 http://www.uml.org.cn/sjms/201006244.asp 部分图摘自本篇文章

 

作者:马昊伯

出处:http://loning.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