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和尚
据说在自然界里,动物逃避捕猎者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集群活动,可以让捕猎者眼花缭乱,容易分散注意力而让猎物逃脱。而我浏览了一下“养生教母”马悦凌的 官网之后,对于那里面的胡说八道和歪理邪说,就有种一头狮子面对一群奔涌而过的肥猪的感觉——-都是蠢到家的猎物,但多到不知道从哪只下手比较好 了,或者换个时髦的说法,叫吐槽点多到让人吐槽无力了。作为一个护士,关于人的生老病死能侃出这么多有的没的来,足见马女士是有智慧的人。马女士的名著是 《不生病的智慧》,但从那字里行间体现出来有意或无意的无知和误导来看,我只能说马女士拥有的是一种病态的智慧。
屡屡在书中号称中西医结合的马女士一副学贯中西的模样,然而细读之下,你会发现她的现代医学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能百度到的内容,倘若100%照抄倒也罢了,问题是马女士还经常要离开抄的内容自己发挥一下,于是笑料就来了。
再读一遍,终于发现了最肥的那头猪了。尽管马女士天上地下,从传统医学的血气生成扯到现代医学的骨髓造血,从水谷精微扯到消化生理,但是有个核 心观点:现代人爱生病是由于受凉,比如吃多了凉性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反季节和跨地域的)而不是温性的肉类,以及夏季贪图凉快空调太低等造成的,所有的不 适合疾病几乎都被马女士归结于要么是温度太低或进食所谓凉性的食物过多而造成的。马女士在此处露出了肥肥的马脚。
马女士的主要“理论”在她的大作《不生病的智慧》第一章“让我们的身体四季如春”中有所表述:“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 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而如何评价这个“饭”是否吃饱吃好了呢??在她的另一本大 作《温度决定生老病死》里面是这么说的:“西医与中医在血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运用上有区别。西医以血色素的多少来判定血液质量,血色素就是单位面积里 红细胞的含量,指的是血液的浓度。通俗一点说,如 果把血液比喻成给人体各脏器吃的饭,那么血色素高(血液浓度高)就表示各脏器有干饭吃,而血色素低(血液浓度低)就表示各脏器只能吃稀饭。中医常提到“气 血足”、“气血两亏”,指的是人体内总血量的水平,也就是说供给各脏器的是一碗饭还是半碗饭。中医通过察看人的面色、皮肤、毛发等外在特征,探摸肢体末端 的温度,观察眼、耳、鼻、口以及各脏器的功能反应等方式来判断体内血液总量是否充足,脏器有没有“吃饱”。”
好吧,马女士的意思大概是得中西医结合,既要干饭——也就是血色素足够,还要看血液总量是否充足,貌似面面俱到了,可是,这完全是对现代生理学知识不求甚解而瞎琢磨出来的结果。
首先,位于红细胞内的血色素在流经身体组织细胞时并不会象饭被细胞吃进去消耗掉,它仅仅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表征的是血液提供氧气的能力,而并 不能表征其他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糖、氨基酸、脂肪等在血液中的浓度,后者才是真正给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的物质。马女士如果不信,可以试试把单采血浆以 后富集起来的红细胞—-她所谓的“干饭”最多的—-用不含氨基酸葡萄糖的生理盐水稀释了给她注射以保证她血液够“干”够量,另一批人用富含各种营 养物质的无肠病人用的脂肪乳注射液注射,都不进食,看看谁能活得长久。
其次,马女士为旁证她所说的中医以血液总量是否充足为标准,又在同一大作中摘抄了一段有关的现代医学论述:“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 果出血量较少, 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可以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到总血量的20%时,则会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 失的血液达到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除了意外造成的身体缺血,生活中常见的是因营养不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引起的慢性缺血,这是造成 各种疾病发生以及身体衰老、退化的祸根。”这话的后半截,马女士玩起了偷天换日的把戏:“因营养不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引起”会引起的血液相关的疾病是 贫血,而不是“慢性缺血”——-事实上贫血只是血色素含量下降,体内血液总量不会有明显变化——除非是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前面对于失血导致生 理伤害是现代医学的内容,后面则是马女士用来恫吓信众的私货。
在她的“理论”体系中,马女士重点强调了吹空调吃冷饮和食用“凉性”食物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但是,在上述的描述中,她说中医判断血液是否充足的依据是血 的总量。而低温并不是在手腕子上拉个口子放血,怎么会导致血的总量变化呢?倘若说影响的是局部供血,体表温度的降低,又怎么可能导致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呢?倘若蔬菜水果的“寒凉”能导致血流减少,草食动物不早该死绝了?另外,哺乳动物相对其他动物重要的生存优势之一就是能维持体温的恒定,要是一 星半点儿的冷食就能导致恒温的哺乳动物内部温度骤降到让心脏血流减少到产生危害的程度,不用等华夏祖先繁衍出在哈尔滨街头大冬天吃冰激凌的后代,翻越冰天 雪地的喜马拉雅山麓时就该灭绝了。
人的血液实际上并不是会被细胞吃掉而消耗掉的“饭”,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运输系统, 把营养成分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把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生的废物输送到肺、肝、肾进行处理和排泄。人的血液分储存血和循环血两部分,前者指停滞或缓行于肝、脾和 淋巴结血窦、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后者指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运行的血液,在营养成分和血色素含量不变的情况下,运输能力取决于循环血。事实上马女士在摘抄这 段有关失血的现代医学知识时,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地忽略了一段:失血10%以内,由于心跳加速、动用储存血等生理反应,可以保持血管的充盈状态,也就是 说,失血10%的话,并不会影响到血液对养分的运载能力———-那么,你能想象,仅仅由于吹了空调,吃了冷饮,或“凉性”食物,会导致血液供 应量减少10%以上??
在《不生病的智慧》中,马女士是这么表述的:“心脏没吃饱(供血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心跳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但她在上 面摘抄的文字里,说的却是缺血20%会导致心跳加快——事实上心脏对心肌缺血的反馈是加快心脏的跳动速度以进行补偿,打个比方,除了心理有毛 病的,你见过有谁饿了以后反而拒绝送餐的?人没那么蠢,经历过千万年进化而来的人体调控机制更不会那么蠢。心跳变慢,是心肌缺血到了发生危害影响了心脏 正常功能时候的事儿,而不是一时半会儿缺点血就开始变慢的。否则划破个口子出点血,或者按马女士说法吃了冷饮血流变慢了血量变少了,心脏就慢 了,然后更缺血,然后更慢……然后就恶性循环死翘翘了——你见过这么死的么?
马女士在她的一系列关于缺血与病变的宏论中,为了她的“缺血”理论改写了许多病理生理知识,为不少的病因病理找到了代罪羔羊,比如心梗:“当缺血症状进 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不生病的智慧》)而事实上,心梗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被阻塞后心肌缺乏氧气和营养导 致坏死而形成的,阻塞在前,缺血在后,并非是缺血导致了阻塞。
在其关于大脑的描述中,缺血成为老年痴呆的罪魁:“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 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不生病的智慧》)这,又是在曲解一些现代医学的知识进行恫吓。急性缺血 导致大脑供氧不足的确会导致脑组织坏死而出现痴呆症状,现代医学已经研究清楚的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症中亨廷顿病是遗传病,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不明,有部分 观察到局部脑缺血,但显然脑缺血不是病因:真那么简单的话,科学家们就不会为如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那么纠结了,但阻断脑血流供应的结果建立的恐 怕只能是中风偏瘫的模型!!
在关于肝脏的描述中,脂肪肝也是缺血的罪魁:“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量就开始萎缩,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 时没劲干了,一斤的肉,它只能转化7两,余下3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第一,肝脏只是分泌胆汁将脂 肪在肠道内乳化以利消化吸收,一旦缺血,首先就容易导致胆汁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作为体内氨基酸重要的代谢中心,肝脏的确起着将氨基酸氧 化分解产生能量的作用,但是,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参与脂肪合成,而是要被分解成小分子作为原料,以及在分解过程产生能量作为脂肪合成所需的能量,如果缺血, 肝脏的氨基酸代谢作用下降,那么氨基酸将不再被分解为可以作为脂肪合成的原料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也就是说,如果肝脏缺血,从外界吸收合成脂肪的原料,从身 体内自己分解产生合成脂肪的原料,生产可以给脂肪合成提供能量的途径全都受到阻碍,虽然肝脏缺血,也的确有可能导致合成的脂肪不能及时转运出去而积累在肝 细胞内部形成脂肪肝,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脂肪并不是因为肝脏不能分解和代谢氨基酸而来;第二,人体所能直接利用的能量是存储在ATP化学键中的,而 ATP主要是由人体的各处细胞,吸收血液携带而来的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自行氧化加工而产生的,指着肝脏把食物营养成分加工成人体能直接利用的能量, 各处的细胞早死翘翘了,就和集权社会里不靠民间力量专等皇帝下令运输和调剂,老百姓早饿死了一样。此外,脂肪的存储和人的摄取与消耗的平衡有关,摄入过 剩,不仅仅是肉,糖类,酒精等等也都能转化成脂肪;热带地区的汤加王国胖子那么多,可不是因为吹空调吹的,或者吃冷饮吃的。她此处的理论暗示“寒凉”可以 导致发胖,可在她谈及“寒凉”对消化的影响时,又说会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自己打自己嘴巴,也不用这么响亮啊!!
关于肾脏和胰腺,马女士是如此教“毁”滴:“肾脏也是一样,没吃饱,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 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自然增高 了。”(《不生病的智慧》)糖尿病人多是三高,缺血会导致血压下降,那么高血压不就是表明总血量足够充分么??怎么能导致肾脏和胰腺吃不饱,发生糖尿病和 尿酸高的病症呢??难道它们是吃饱了撑坏了??那不就该反过来多吃“寒凉”多吹空调了么??
关于温度和“凉性”食物对消化的影响,马女士在《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中是这么描述的:“如果我们贪凉,或吃过多的寒凉性质食物,不仅会引起胃肠的不适, 还会使胃肠的血管遇冷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胃肠道血管收缩,又减少了胃肠的血液供应,减弱了胃肠的消化蠕动力量及消化液的分泌,从而降 低了分解食物的能力。高温有利于分解食物,而低温则延长了处理食物的时间。很多人吃了寒凉的食物会拉肚子,就是因为这些不消化的食物无法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管。而且像水分这些很容易进入血液的物质也因为胃肠道血管的收缩而不能进入血管,不能被消化、吸收,只能排出体外。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造血原料的不 足,结果自然使血液生成减少。”不知给她一碗用“寒凉”的蔬菜熬成的热汤,血管到底是收缩还是扩张??好吧,她还知道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可是 知道收缩的原理么??血管遇冷收缩是因为管壁上的平滑肌遇冷收缩,遇热放松,而肠胃道壁上,分布的也是平滑肌,按照她同一书中所抄的有关消化的现代生物学知 识:“胃肠对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遇冷之后的肠胃道收缩有力,蠕动加快,反而是有助消化的啊!!事实上,低 温不仅不会如马女士所说的延长处理食物的时间,如果你用temperature(温度)+stomach 或 gastric(胃)+empty(排空)联合搜索,能找到的科 研文献里,大多数都表明,低温会加速肠胃的排空;而她所谓“凉性”的富含糖类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其排空速度也高于她所谓“温性”的高蛋白高脂肪的牛羊肉 类。照她这种冷食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原理,弄个冰激凌减肥法,不吃别的热食,每天来几桶,看看是增肥还是减肥??
虽然我不是智慧设计论者,但我一样以为人体是部非常精密的机器,对它的维护和保养,需要建立在对它的深入认识之上。如果你有一部价值千万的高级跑车,你 会把它交给一个既不懂电子电路,又不懂机械理论的人来维护保养么?
其实从马女士对于需要消耗大量种植和运输从而产生大量污染的反季节和跨地域蔬菜水果的 反对,对耗能和污染的空调、冷饮的反对,以及对于在目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下极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肉类食物,对于会导致寄生虫病的生泥鳅不遗余 力的推崇当中,我一直怀疑马女士是个潜藏很深的把人类视作地球上该被消灭的多余之物的极端环保主义分子,当然,这点我无法证明,但我已经证明了马女士对人 体生理的一无所知或故意误导,您要还是愿意把自己那部无价之宝的机器按照马女士的指导进行保养维护,比如吃点生泥鳅啦,少吃蔬菜水果多吃牛羊猪狗啦啥的, 我会对您肃然起敬,感谢您不惜缩短自己的生命给其他人让出生存空间和资源。
所有马悦凌专题文章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