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会看弹性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趋势

一、幸会简介

幸会是一个基于活动和聚会的移动社交网络,帮助你通过线下活动结识更多朋友,发现身边有价值的人。每个幸会用户都拥有一张社会化电子名片,通过幸会名片的交换和管理,建立基于共同场景和共同朋友的强联系,轻松简单的维护真实生活中的人脉关系。

主要功能介绍:

1. 社会化电子名片

  • - 活动与聚会上的个人主页
  • - 将名片/通讯录/微博/个人动态等元素整合在一起
  • - 方便记忆、查询和管理

2. 活动的创建和互动

  • - 同时同地同活动的人自动形成群组
  • - 群组成员内部可以交换和查看电子名片
  • - 交换过名片的群组成员之间可以实时互动

3. 活动和聚会的动态分享

  • - 查看联系人的活动和聚会动态
  • - 通过分享活动动态,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想结识的人

4. 基于共同朋友的引荐

  • - 无法与非同时同地同主题的群组成员交换名片,但是可以寻找共同的朋友
  • - 基于共同朋友的引荐群组,可以轻松介绍朋友与朋友相识,建立联系

从幸会看弹性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趋势_第1张图片 从幸会看弹性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趋势_第2张图片
从幸会看弹性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趋势_第3张图片 从幸会看弹性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趋势_第4张图片

链接:http://xinghui.me/

二、关于弹性社交网络

之前明浩写过一篇关于弹性社交网络的文章,介绍了弹性社交网络的概念以及目前国内在做的一些产品。弹性社交网络产品也可以认为是SOLOMO的一种典型应用。弹性社交个人理解就是基于情境(场景)的移动社交,所以其实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点,一是场景是什么,第二是社交的需求,第三是基于什么来建立社交关系;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必要条件:

  • 1.基于某个场景,比如活动;
  • 2.活动场景有强烈的社交需求;
  • 3.基于某个功能点(需求点)来触发社交;

目前其实已经有很多的基于情境的弹性社交应用,当然这些应用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 以陌生人交友为切入点,此类应用包括:陌陌,魔果等;
  • 以活动为切入点,包括:幸会,+1,在这儿IM等;
  • 以照片分享为切入点,比如:color;
  • 以买卖为切入点,构建买卖关系,比如:一呼;

三、对于弹性社交网络的一些思考

1.社交本身不是目的,明确为什么要社交,社交之后的需求更为重要;

2.社交之后能够提供什么价值;比如QQ,双方加为好友之后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线联系的渠道,所以同样的基于情境建立的社交关系也需要考虑,建立这些关系之后应用存在的价值;

3.弹性社交网络概念听上去不错,但我相信只有少数具有明确需求的领域弹性社交网络能够做成,其他的一些弹性社交的需求其实可以通过现有服务的延伸来完成,比如微信;

4.移动应用方向很多,未必需要走入弹性社交网络的圈子,上面提到的三个必要条件中,基于某个功能点来出发社交,其实对于某些手机应用用户对于功能本身的需求强于对于社交的需求,那产品可能更适合于发展成带有社交属性的工具类手机应用;

四、问题与挑战

弹性社交网络的应用从故事上来讲都很圆满,但是其实在产品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去克服的问题:

1.用户密度的问题:移动社交大多通过地理位置作为社交的纽带,那如果基于地理位置,如果单一区域内用户数量过少的话则很难产生有效的社交行为;

2.弹性社交的需求延伸,弹性社交刚才也提到了可以认为是基于场景的情境社交,那其实就就意味着这样的情境出发的概率是不高的,如何在情境社交之后满足之后的延伸需求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3.功能专与全的纠结:如果只做上面第二点提到的社交的功能,那用户的流失率可能相对会较高,因为完成社交之后不再能够提供额外的价值;但是如果想要满足社交之后的需求,意味着你的产品的战线会拉长,其实也意味这更大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而言,弹性社交应用的切入点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是具有较强的黏性的切入点,又最好是有相对较高的触发频率。

五、小结

那其实从幸会的角度来看:切入点选择,一活动为切入点和应用场景(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切入点),参加活动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交需求,通过名片交换这个功能来进行社交的活动,基于活动交换名片,通过朋友引荐朋友都是很好并且在活动这个场景很强烈的需求。当然作为幸会而言,可能还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解决如何从一个基于活动交换名片的工具完成到人脉维护和拓展的工具的转变,因为毕竟参加活动的频率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不是很高的,当然目前幸会推出的官方活动按照领域让用户进行人脉的拓展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种转变应该也是所有弹性社交网络应用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从基于场景的社交应用变成用户更刚需的应用,这个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的去挖掘人对于社交更本质的需求。

对于弹性社交网络,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太多去纠结于其概念,有需求,需要更多的去感知线下的需求,通过移动产品将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案固化成产品,除了考虑用户基于场景使用应用的驱动需求以外,也需要考虑基于此更广意义上的社交需求。

延伸阅读

  • 国内外交友服务汇总
  • 坑爹还是靠谱?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相关阅读推荐

  • 优秀跨平台笔记服务推荐 (3)
  • 国内手机优惠券服务推荐 (6)
  • 『访谈』易外卖:手机上的外卖专家 (6)
  • Web2.0Share周刊:源点儿、迷尚、彩点网、电影工厂等 (2)
  • 国内手机应用社会化分享服务 (3)

# 本站新浪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web20share

#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保持一致”CC协议进行授权,转载本文请注明 本文链接

© watsonxu for Web2.0Share | 订阅 | 热文 | 评论 | 广告 | 联系 | 讨论小组 |

您可能也喜欢:

Appolicious:引入Follow机制的iPhone/Touch应用分享社区

周末画报推出iPhone应用iWeekly

天涯海阁iPhone客户端正式发布

Android手机应用软件排名Top20-国内版

Xmarks for iPhone:Xmarks推出iPhone应用
无觅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iPhone,SNS,Web2.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