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kds年度活动的春风,今天来到了鲁迅公园一游,但眼前的情景不禁让我有所感叹。

 <![CDATA[消逝的岁月,消逝的文化]]>

公园里围满了人,大家都在唱着歌曲,基本的配置都是这样的:二胡+口琴 伴奏,加上铃铛等打击乐器,看到一个阿姨很吃力地弹着她的电子琴,虽然我不会谈,但是和弦还多少懂一点,看着也有点累啊,但是人喜欢的是氛围水平有高低, 但是喜欢是没有档次的,热情中我也跟着唱了起来,虽然很多歌很熟悉却早就忘记了歌词,只能跟着哼哼,队伍里都是 50左右的阿姨 叔叔 也有年纪更大的。一个阿姨拿着自备的歌词本还在不断的翻找正在唱得曲目,显然是刚刚加入的新人。

<![CDATA[消逝的岁月,消逝的文化]]>

和一个同事一起过去了,我对他发出了微微的感叹,到我们老的时候,也许不会有那么多喜欢音乐的人能围在一起唱着听起来有点古老的歌曲,而且水准有几 个听起来是蛮不错的人了,前面的阿姨大概是听到了吧,回头看了看我,微微笑笑。也许真的是这样的吧。。。文化的消逝,不争的事实而已。看看我们的同龄又或 者更小的一辈,难怪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可是那种作秀般的京剧课又能有多少效果?喜欢,是从心底的,是不用表达也能产生的情感,对人如此对物亦 是。

<![CDATA[消逝的岁月,消逝的文化]]>

也许你要说如今的时代日新月异文化在更新啊,是吗?单说音乐可不还是那7个音吗?不变的始终是不变的。想到了不久前看的电影《juno》很感悟外国 人对于文化的培养。身边很多朋友都玩音乐的,可却有个奇怪的现象,从小考级的没有热情,从来不考级却具有很高的热情,当我们把文化当作技能和任务的时候, 那么那种原始的爱也随之消失了,就像公园里的阿姨伯伯们一样,总有一天会消逝的,谁又是后来者呢?以前听学琴的老师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在人民广场有很多人 斗琴,两个人各拿一把吉他,弹完曲子谁好,琴就归谁,老师说他曾经一晚赢得过6把吉他。其实现在我们手里的琴无论质地还是性能都远好于那个时代,但热情又 去了哪里?

当晚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站在雨中,远处一群人莫名地吼叫我却默不作声,谁都不会明白我在想什么。台上有个人莫名地假唱着vitas,就在几分钟前, 我被这个人的所谓高音把右耳耳膜震到耳鸣,的确我的耳膜是很嫩,但你那种又是什么东西?什么是美?台下的欢呼声告诉了我当今年青人的文化标准,真的蛮悲哀 的。

我们来自过去,未来又怎样?那场雨似乎来得很合适,冷静地思考,边上虹口体育场很热闹,一群大叫,申花是冠军,我看了一眼骑着单车飞驰而过,静静的,只有雨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教育,活动,音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