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平台融合的探讨

福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吴学慧

一、电信业务平台的现状

遍览福建电信的业务平台,省一级的有智能网、彩铃平台、114平台(号码百事通平台)、168、160、短信、互联星空、超级邮箱等诸多平台;地市一级也有繁多的类似平台。

这些平台建设于不同的时期,是为满足当时市场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单一的某类业务,这些平台都是相对独立的,如彩铃平台只提供被叫彩铃、企业彩铃、广告彩铃等相关业务。

二、业务平台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的发展,业务的深入人心,当用户需要订购不同业务平台上的业务时,多次繁琐的订购手续、业务之间的矛盾、多份账单等都影响了用户选择多类业务,分散于多个业务平台的业务表现在用户面前是零散的,而非有机的综合业务。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因此福建电信就面对多个客户渠道,无论是营销管理还是运营、运维分析都由于用户信息的重叠等受到影响,不能得到客观、真实、准确的分析结果,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方案。

每个平台拥有独立的接入、一套计费原则、网管维护手段,通过接口和受理、计费、SP管理等系统关联,增加了相关支撑系统的负担,而且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同时,每个业务平台的资源难以共享,浪费了相关资源。

基于以上的分析,有机地实现业务平台的融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从用户方面考虑,实现单点接入、享受综合业务,支付最优化的资费,方能吸引用户;从电信企业方面考虑,通过已有的业务平台,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组合出更多有创意的新业务,使用户得到可感知的业务新体验,吸引用户。

三、业务平台融合的要素

业务平台从独立走向融合,是一个飞跃,要经过整体规划和一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考虑已有业务平台的定位。业务的融合将提供综合的业务,综合业务是由基础业务构成的。哪些基础业务将承载在哪些业务平台上是需要整体规划的。基础通信业务承载于智能网上,信息服务类业务、传真服务类业务承载于160、168平台上,彩铃类业务承载于彩铃平台上,号码相关的业务、GIS相关的业务承载于114平台,短信相关的有短信平台和短信网关,Internet相关的承载于互联星空平台,邮箱服务类业务承载于超级邮箱平台上。地市级的相关平台可定位为省平台容灾备份或负荷分担的平台。因市场的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扩容或新增平台时,建议按此定位规划去扩容相应的基础平台或增加新能力的基础业务平台。

其次,考虑综合业务提供的质量,也就是平台融合后的质量,基础业务平台性能、资源配置情况、支撑管理的状况要均衡化。由于原先这些基础业务平台的定位有差异,如智能网是定位为承载基础通信业务的,有较高的优先级,无论是性能、资源配置、支撑管理的状况都较好,做了较大投入;而160、168等平台是定位为承载增值业务的,相应投入较精简,服务提供的质量较一般。质量参差不齐的基础业务平台一旦互联并提供综合业务,综合业务的质量就只能是一般的水平了。要改变该状况,只能通过增加投入以整体提高基础业务平台的质量;或者保持该状况,通过提供一般质量的业务,收取相对低廉的资费,但质量高的基础业务平台资源就有所浪费。

业务平台融合的难点在于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业务平台融合的发展

业务平台的融合,从平台的互联开始,到目前为止,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平台简单互联,共享资源,提供跨平台业务;业务

平台通过统一的运营支撑系统实现局部的统一管理,达到管理的融合;业务平台通过跨平台增值业务系统,实现业务能力集的封装提供,业务能力的共享,组合新业务,达到业务能力的融合;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的业务管理(ISMP)和能力封装(SAG),实现业务和管理能力的融合,较好地实现业务平台的融合。

1.平台简单互联,共享资源,提供跨平台业务

平台可以在不同协议层,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互联,而提供综合类业务。常用的互联方式有如下几种。

(1)通过SHLR实现分属于多个业务平台上的多业务触发。

(2)通过INAP协议层实现省际智能网的互联(如图1所示),如全国指定电话付费业务11800的实现。

(3)通过SSP互联(如图2所示),如固话彩铃(主叫、被叫彩铃)的实现,通过SSP的桥接功能相继触发智能网和小灵通彩铃平台而使用户共享智能网和小灵通彩铃平台的资源,实现跨平台业务。

(4)基于TCP/IP层面的平台互联,如智能网和互联星空、160、168等平台通过统一对外接口,TCP/IP协议实现SCP级的互联,使承载在智能网的充值业务可面向互联星空、160、168业务用户提供服务。此类基于TCP/IP层面的平台互联是使用比较多的方式。

这样多个平台之间两两直联的方式(如图3所示),使得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而该类接口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安全和监控管理方面都存在盲区,也不利于今后业务、接口的扩展。而且没有集中的业务数据和运营分析系统,在进行业务整体运营、一站式计费出账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2.业务平台通过统一的运营支撑系统实现局部的统一管理,达到管理的融合

通过CRM、Billing、ODS、SPMS等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各业务平台与这些运营支撑系统互联(如图4所示),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CP/SP管理、投诉管理、账务管理等,为业务平台的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现网各业务平台仍相对独立,不同的平台存在不同的认证、计费;数据由不同的平台分散维护,难以实现多业务组合营销和跨业务的套餐等灵活的市场策略,现网问题仍没有得到完整的根本性解决。

3.业务平台通过跨平台增值业务系统,实现业务能力集的开放、封装提供,业务能力的共享,组合新业务,达到业务能力的融合

跨平台增值业务系统自身结构以及与业务平台、支撑系统的关系如图5、6所示,该系统是建立在业务平台基础之上,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的增值业务平台,每个对外提供的业务都可能由多个不同平台的相关业务组合而成,要求对业务的调整和增添能够灵活快速。该系统的业务原语层是通过抽象,把其所关联的业务平台提供的业务分解成一个个标准的“配件”,具有不可再分的原子性(相对于综合增值业务而言)。业务原语的集合是该平台所有对外业务的能力的集合。

跨平台增值业务系统的每个接口适配器将封装了目标业务系统的一组方法,而业务原语通过封装一组方法形成一个完整意义的业务配件。比如,传真网关提供了一组收发传真的具体方法,有拨号、发送、挂机、接受等方法,这些方法被接口适配器完整地代理,而传真原语有收传真原语、发传真原语,收传真由拨号、发送、挂机等方法组合而成。

每个业务将由外部配置,利用现有的业务原语来二次开发,体现该业务由哪些业务原语组成,是否需要事务管理、日志管理,同时还可以体现流程控制结构并由专门的业务管理器来负责业务的生命周期的管理。

跨平台增值业务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综合的增值业务平台,但目前该平台之下还只有160、168、超级邮箱、互联星空、短信平台这几个业务平台能力。对于实现多个CP/SP、多种增值业务的组合优惠、跨业务套餐等功能有一定局限性。

4.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的业务管理(ISMP)和能力封装(SAG),实现业务和管理能力的融合,较好地实现了业务平台的融合

在电信集团的统一规划下,ISMP和SAG相继推出。ISMP是综合增值业务管理平台,ISMP不但可以解决现网固网/PHS业务管理的问题,而且可以配合促进3G业务试验和体验,不断完善,进行增值业务价值链、业务内容合作,收集市场需求和完善的增值业务应用模式,整合和强化现有的市场营销环节。SAG是业务接入网关,它包含与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驱动”接口,包含与ISMP的“SP/用户管理”接口,包含对移动和固定网络的支持。ISMP、SAG与业务平台和周边支撑系统的关系如图7所示。

ISMP负责PSTN/PHS/NGN/3G综合增值业务的管理。ISMP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完成多种增值业务统一的鉴权认证和计费批价;

●统一完成CP/SP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和终端管理;

●实现CP/SP的统一内容货架管理、内容生成/组合/发布管理等;

●实现多个CP/SP、多种增值业务的组合优惠、跨业务套餐等;

●提供多种增值业务的统一门户(用户、SP/CP和运营商门户);

●为多个SP/业务进行统计分析等,进而完成业务主动促销、营销;

●为多种业务引擎提供统一配置接口,用于数据配置;

●统一的业务订购/退订,统一的运营维护管理。

SAG提供的主要功能有

●短信能力;

●彩信能力;

●定位能力;

●WAPPush(网页推送);

●用户状态;

●语音能力;

●USSD(应用或网络发起的业务)能力;

●其他新增业务能力;

●组合业务能力。

ISMP和SAG在管理能力子集和业务能力子集的定义方面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像工业时代产品的标准件,通过业务能力组合和管理能力组合,提供多样的业务产品,切实实现业务融合,这样ISMP和SAG的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增值业务平台的融合。

五、小结

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业务的融合,而业务平台的融合是业务融合的基础。业务平台从相对独立走向融合,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历程,经过不同阶段的调整和整体规划,不断走向成熟。(火王编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应用,网络协议,配置管理,企业应用,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