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属于行为型模式,其中体现了两个基本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1,封装;2,接口.

他的实现需要:一个接口,多个具体实现该接口的类,一个环境,一个客户端。

优点:
  1、 提供了一种替代继承的方法,而且既保持了继承的优点(代码重用)还比继承更灵活(算法独立,可以任意扩展)。
  2、 避免程序中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使系统更灵活,并易于扩展。
  3、 遵守大部分GRASP原则和常用设计原则,高内聚、低偶合。
缺点:
  1、 因为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所以会增加系统需要维护的类的数量。

应用场景:
    1、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Strategy模式,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2、 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或者策略还可能在未来用其它方式来实现。  
     3、 对客户隐藏具体策略(算法)的实现细节,彼此完全独立。





策略模式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class BackDoor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第一步!");
	}

}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class GreenLight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第二步!w");
	}

}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class AttackEnemy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第三步!");
	}

}




此为策略类: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IStrategy iStrategy;

	public Context(IStrategy iStrategy) {
		this.iStrategy =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this.iStrategy.operate();
	}
}




package pattern.strategy;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ontext(new BackDoor()).operate();
		new Context(new GreenLight()).operate();
		new Context(new AttackEnemy()).operate();

	}
}



策略模式与代理模式的区别
代理模式的意思就是这家伙自己不想出马了,找个人代替自己出马(交流而已),真正干活的还是他自己。这其中代理和被代理的都是同一种Object,即都是人,他们属性相同。

策略模式就不一样了,策略的容器(锦囊)跟策略不是同一种Object,他们是包含的关系,应该可以称之为“组合”吧,这样的话就体现出了高内聚的特性。

策略模式在项目中适用于 实现同一个目标但是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的情况,比如实现数据库里面的搜索,可能算法、方式很多,但是目的差不多。这时候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代理模式主要针对对象的访问控制,比如在hibernate的懒加载中,不希望页面直接访问dao层的数据,这时候给页面开放一个Proxy。

你可能感兴趣的:(DAO,设计模式,算法,Hibern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