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率造假,该由谁来负责?

今日,在网站看到这么条消息: 教育部设立举报电话防止高校就业率造假.大概将的内容是这样的:
  昨天,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教育部正在建立就业率举报制度,并将设立就业率举报电话,以此防止个别高校就业率“注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有媒体报道个别高校就业率“注水”或与毕业证书挂钩的现象,对此教育部极为重视,已责成有关部门澄清事实,严肃处理。教育部正采取措
施,建立就业率举报制度,设立就业率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建立检查制度,在高校教学评估中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大就业状况的权重,对就业率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

  针对近年来很多部门或机构从不同角度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各种数据很多,引起多方面议论的情况,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有关部门或机构慎重发布有关数据,有些研究结论可能会误导学生,有的则可能夸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容易造成心理恐慌,也容易使一些不良用人单位借机抬高门槛,反而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

  看完这段消息,我真的是即感到欣慰又感到气愤,欣慰的是,教育部们终于开始下手来处理这种风气了.然而,让我气愤的是,难道教育部们的官员们都是居高而不解民间风气吗?还是个个心知肚明而又装着视而不见呢?

  因为,据我所知,或者直接点说吧,只要是大学里的学生或者老师,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假见怪不怪了.在我们对学校摆出的行政手段感到无可奈何甚至麻木不仁的时候,教育部却在这时候摆出明文规定!这样的做法实在让我们感到教育部们是不是又在故意的摆出光打雷不下雨的姿态呢?
  也许没碰到这种现象的人都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可理解吧?那就一切用事实说话吧!
  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生,学校虽然不算重点,但是在某个领域也算排的上号的(具体学校就不说了,毕竟是母校了).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高就业率吓了一跳,天,99%的就业率,看来,我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了.可是,大学四年过去了,却过的不禁萧然(此中过程一笔带过).临近毕业了,学校举办了两次大型的招聘会,到里面走了一趟,被其中的职位吓了一跳,几乎没一个是带点技术性的工作.不是销售就是跑腿的职位,由于不甘于大学四年专业课就此白读,我在心里很是希望能找到带点技术性强并且能有点发展前途的职业.可是,现实却让人失望之极,在感叹了下如今本科生市值低微后我便颓然离去.
  临近7月了,我依然还没找到工作(其实,也没时间去找,大四下学期又要实习又要准备论文),这时候,学校不干了,天天催着系里面抓好就业,系里面又天天抓着班主任搞好班级就业,班主任又天天找班长谈话,说要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要时刻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的崇高思想.然后,班长又天天在我耳边感叹如今社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种资源尚未到位,眼光不要放的太高,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云云.
  好话可以说一百遍,可是,如果大家都向着这个目标奔去,谁还有个心思去奋斗呢?四年天天泡网吧不就可以了?

  最后,我依然没有找到工作,学校就委托系学生处、系学生处委托班长,班长拿了张职位表,上面赫然写了一个我没听说过的公司名字,并且上面盖了个红彤彤的印章,然后跟我说:"把这张表填了吧,没办法,如果你没找到工作,学校不会发学位证书给你的,这张表是证明你找到了工作了,我好像上面有个交代,其他几个没找到工作的同学都填了.赶快了,我今天就要交上去."
  既然学校已经全部替我想好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填了也能够放下心了.
  原来,大学刚进来是看到的99%的就业率是这样得来的!
  原来,我们都被学校给唬弄了!被那个数字给唬弄了!被美丽的假象给唬弄了!  
  后来,我问了几个在别的学校的同学是否有此事,他们都很平淡的跟我说:瞎扯,这还用说,当然有了,我班没找工作的后来都写了份表格交上去了.
  也许,我们该原谅我们的学校,毕竟,谁都希望能有个好的声誉,能多招到学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也许,我们该原谅我们的教育,毕竟,它承担起了很重的担子,天天的舆论批评已经使它黯然低头,还是给它留块遮羞布吧!
  可是,谁来为学生们的未来负责?我们需要的是个诚实的大学,是个育人的大学,而不是光知教书、老于世故、欺瞒骗诈的大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